財政刺激
美股雷達
根據《彭博》周四 (30 日) 報導,高盛 (GS-US) 執行長蘇德巍 (David Solomon) 警告,若經濟成長未提升,美國債務持續攀升將引發「清算」。他表示,西方民主國家財政刺激已成常態,且過去五年明顯加速,唯有成長才是出路。蘇德巍指出,若美國繼續維持目前債務成長速度且不提高經濟成長水準,將面臨清算。
美股雷達
全球部分最大型的投資者,正將目光投向人工智慧(AI)熱潮之外,關注各國政府在應對地緣政治、科技與人口壓力下的長期支出,這些因素預料將在未來幾年重塑市場,為投資者帶來新的長期機會。根據《路透》報導,儘管華爾街仍在爭論 AI 推動的股市反彈是否可持續,但資產管理公司正分散投資於基礎建設、能源轉型、醫療保健與國防領域,以把握各國政府的財政刺激。
國際政經
南韓經濟正經歷逆風,預計今年成長率僅達 0.9%,將是自 2020 年疫情導致的經濟萎縮以來最慢的增速,這主要歸因於美國關稅可能對未來幾個月的商業活動造成衝擊。南韓央行對 2025 年的預估為 0.8%,政府的預測略高於此。儘管上半年韓國製造商為應對更高的美國關稅而提前出貨,使出口保持了韌性,但與華盛頓達成貿易協議後,出口動能已開始減弱。
歐亞股
日本政府債券殖利率近期大幅攀升,周四 (21 日) 達到數十年來的新高點,這主要受財政擴張的持續擔憂和主要投資者需求減弱的影響。日本 20 年期政府債券殖利率周四一度觸及 2.655%,超越了 1999 年的高點。同時,基準 10 年期殖利率也攀升至 1.61%,這是自 2008 年以來未曾見過的水準。
港股
港股周四 (31 日) 顯著下跌,恒生指數全日收挫 403 點,報 24773 點,險些試探 20 天線,並失守 25000 點大關。這是恒指連續第 3 個交易日下跌。恒生科技指數收跌 0.69%,報 5453 點,國企指數收低 1.72%,報 8882 點。
大陸政經
包括中國央行顧問在內的多位學者表示,中國應新增高達 1.5 兆元人民幣 (約 2,090 億美元) 的刺激措施,以提振消費支出並維持匯率彈性,進而因應美國關稅對經濟成長的拖累。據《彭博》報導,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黃益平和另外兩位專家,在周五 (11 日) 發布的報告中指出,自 4 月美國大幅加徵關稅以來,中國經濟除了持續的通貨緊縮之外,還面臨著「新的干擾」。
外匯
英鎊兌美元匯率周四 (26 日) 升至 1.3736 美元,創下近 4 年來新高,這是自 2021 年 10 月以來的最高價位。根據 LSEG 數據,今年迄今英鎊兌美元已躍升近 10%。然而,英鎊兌歐元匯率今年卻下跌了 2.9%。儘管英鎊表現強勁,分析師們對其未來上漲潛力仍意見分歧。
歐亞股
日本財政部為穩定近期因殖利率飆升而動盪的債市,已宣布自 7 月起減少超長期公債的發行量。此舉旨在緩解長期殖利率的上行壓力。根據週一 (24 日) 批准的債務發行計畫,財政部將在 2026 年 3 月底前,合計削減 20 年期、30 年期及 40 年期公債拍賣量達 3.2 兆日元 (約 217 億美元)。
數十年來,德國一直以其嚴謹的財政政策著稱,堅守嚴格的支出限制並避免以債務為基礎的經濟刺激措施。然而,美國總統川普對烏克蘭的曖昧態度以及呼籲歐洲承擔更多自身防禦責任的言論,如同喚醒了一位沉睡的巨人。據《euronews》報導,德國正著手進行一項歷史性的財政改革,這項改革可能會重新定義歐洲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