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蔚來汽車為中國新興電動車敲警鐘 未來恐面臨產業大洗牌
鉅亨網編輯江泰傑 2019-03-20 12:30
有中國特斯拉之稱的蔚來汽車 (NIO-US) 在公布財報後,引發市場嘩然,不但虧損超出預期,今年汽車銷售成長也遠不如預期,且建廠計劃也遭擱置,蔚來股價在財報公布後 7 個交易日累計重挫 40.6%,市值蒸發 42.1 億美元。
目前中國新興的電動車製造商數量已超過 100 家,最知名的除了蔚來汽車外,威馬汽車、小鵬汽車等均是大家所熟知。而蔚來汽車作為中國新興電動車勢力的領頭羊,其財報數據已為這些新興電動車製造商敲響警鐘,市場一些分析師預期,這些新興電動車企業未來 3 年將面臨生死存亡挑戰。
主要在於汽車產業屬於資本密集型,且高技術門檻,因此也提升企業草創時期的融資規模。從核心技術開發、整車製造基地和售後維修服務的規劃,需要至少人民幣百億級資金的持續投入。
對於這些新興電動車製造廠各方言論可能褒貶不一,但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燒錢」,以蔚來汽車為例,其財報顯示 2016 年~2018 年,分別虧損人民幣 25.7 億元、人民幣 50.2 億元,及人民幣 96.4 億元,累計虧損額已達到人民幣 172.3 億元,以公司對於今年的展望來看,虧損仍有再擴大的可能性。
而持續虧損反映就是要再經營下去,必須不斷「燒錢」。即使「燒錢」的動作和特斯拉是相同,但由於營運效率的差異,「燒錢」規模可以想像是截然不同。下表可以看出,在相同發展階段,特斯拉營運明顯優於蔚來汽車,對於「燒錢」的規模也就沒有那麼大。
因為在持續的燒錢需求下,已有不少新興電動車製造商瞄準科創板上市,目前外傳科創板潛在企業名單中出現 7、8 家新興電動車製造商的名字。
新能源車和智慧駕駛是汽車未來發展的方向,也符合陸股科創板上市條件之一。但從營運效率來看,中國目前沒有任何一家新能源汽車製造廠值得一般投資人冒險投入。此外,科創板雖然可以接受虧損的企業,但並不代表要為大量「燒錢」才能生存的企業「輸血」,這點與科創板的初衷並不相符。
政府補貼減少加上外來競爭 中國新興電動車製造商淘汰壓力大
過去中國這些新興電動汽車製造商能堅持下去,重要的原因之一在於政府補貼。但今年開始中國政府已經計劃減少補貼,顯示電動車領域已經逐步從政策導向朝往市場競爭發展。而當防護罩消失後,這些新興造車廠就必須要用實力與品質和傳統汽車製造商一拼。
面對這一重大產業環境變化,這些新興造車廠會面臨更大考驗,一來是在交貨數量上的壓力使得他們更要分秒必爭,以數量衝市占率;其次,就是當政策無法再說服那些買購買新能源汽車的消費者,這些新興造車廠能否利用交貨表現與品牌知名度創造出需求。
此外,這些中國新興造車廠另一大挑戰就是以特斯拉為首的國際車廠。特斯拉目前在上海的工廠已經動工,此外特斯拉還在中國成立幾十家分公司,布局電動車、零組件、電池等的生產,全力推動中國製造。
除了特斯拉之外,Audi 的 e-tron、Benz 的 EQC、Jaguar 的 I-pace 也均虎視眈眈的看著中國電動車市場這塊大餅。
綜合來看,電動車製造的真正機會仍然在傳統車廠,因為汽車製造是一個需要大量資金的產業,資金需求逾人民幣 200 億以上是司空見慣的事,同時也至少需要十年的經歷才能檢驗出車廠是否成功。
就算全球最優秀的電動車製造商特斯拉,創業 16 年至今仍未實現年度獲利。此外,連豐田等這類擁有幾十年汽車製造技術的大集團,也會因為動輒生產品質問題而召回汽車,更何況無生產經驗的新興汽車製造商。
不過,新能源汽車產業整體仍是方興未艾,雖然整車製造逐漸形成紅海,但中國政策仍持續支持相關產業,且汽車產業鏈龐大、複雜,即使整車製造投資風險高,但在餅持續擴大之下,為相關零組件市場開創商機。
- 投資孩子「這件事」 讓未來更具有競爭優勢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