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中東歐:給歐洲的「心臟」安上中國起搏器
華爾街見聞 2018-11-23 15:05
中東歐地處西方文明、東正教文明(俄羅斯)和伊斯蘭文明的交匯處,是威脅世界和平的歐洲火藥桶,是打歐盟和俄羅斯大門的一把鑰匙,也是中國從東向西打通歐亞大陸橋的必經之地。
歐債危機爆發後,中國逐漸加大了與中東歐國家的合作力度。2012 年 4 月,中國與中東歐國家領導人在華沙舉行會晤,標誌中國與中東歐十六國建立「16+1」合作機制開始形成。中國與中東歐十六國的各方面關係急劇升溫。
紅色下劃線即為中國外交部提出的中東歐 16 國
在大力投資發展當地基礎設施的同時,中國也在推動工業項目落地中東歐國家,助力區域內國家的工業化進程,雙方在貿易、金融和電子商務等領域的合作也在不斷深化。
2012 年至 2017 年,中國企業對十六國累計投資從 30 億美元增長到 90 多億美元。2017 年,中國與中東歐國家進出口額超過 680 億美元,雙邊貿易額年增率增長超過 15%,占中歐貿易比重上升至 8.73%。
三大文明交匯地:歐洲的「荊州」
歐洲是近代文明的發源地,是世界的中心,而中東歐則是中心的(地理)中心,是亨廷頓筆下的文明板塊斷裂帶,銜接着西方文明、東正教文明(俄羅斯)和伊斯蘭文明,埋伏着未來的大國衝突;也是麥金德「陸心說」理論所稱的「世界島」心臟地帶,是征服世界的起點。
在歐洲外交和戰爭史上,中東歐是俄、歐的核心利益和必爭之地,戰略地位堪比三國時期的荊州,是一戰、二戰和冷戰的主戰場,奧斯曼土耳其版圖極盛時也曾攻陷基督教重鎮貝爾格萊德,飲馬多瑙河。
中東歐國家脫胎於蘇東陣營,體量相對較小,處在邊緣化的位置,像三明治的夾心層一樣,夾在歐盟和俄羅斯兩大強權之間。沿着歐洲東西方的分界線,捷克、斯洛伐克、克羅地亞和塞爾維亞等國家,依然背負着冷戰的包袱,遭受 1990 年代南斯拉夫血腥解體的困擾。
在蘇聯解體後,西歐和俄羅斯圍繞中東歐的爭奪仍在繼續。歐盟和北約東擴,持續擠壓俄羅斯的傳統勢力範圍和戰略空間,終於在 2013 年引發烏克蘭內戰。此後,俄羅斯以併入克里米亞作為反擊,至今仍遭受西方制裁,經濟一落千丈,政治局勢一度動盪,全國遊行示威不斷。
雖然中東歐不少國家加入了歐盟,但現實卻是,這些國家淪為德國產品的傾銷地、廉價勞動力的來源地,被迫接受歐元「鑄幣稅」的盤剝,大量受過良好教育的年輕人口移民西歐,卻被歐盟強行攤派難民市佔率,國家又老又窮,基礎設施落後陳舊卻得不到歐盟資金支援(或者只有帶政治條件的貸款)。
中東歐國家亟需資金,亟需基礎設施建設,黑山總統久卡諾維奇就強調,如果歐盟願意像中國那樣,為欠發達國家基建項目提供優惠的貸款和利息政策,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會拒絕這樣的機會。
歐洲的「心臟」需要中國「起搏器」
中國對中東歐沒有歷史包袱,投資高效,貸款優惠且沒有政治附加條件,投資領域覆蓋基建、製造業和金融等眾多領域,2012-2017 年,中國企業對十六國累計投資從 30 億美元增長到 90 多億美元。2017 年,中國與中東歐國家進出口額超過 680 億美元,雙邊貿易額年增率增長超過 15%。
在基建領域,中國正在推動區域內長期缺乏聯通的重要港口、鐵道樞紐「互聯互通」,提升整體運輸效率。為此,中國已經設立了一個 100 億歐元的投資基金。雖然投資總額不大,但對於發展程度遠落後於西歐的中東歐地區,卻是雪中送炭。
例如,中國在黑山總投資 8 億歐元的南北高速公路項目,是黑山興建的首條高速公路,全長 180 公里,將黑山南部位於亞得里亞海的巴爾港,同中東歐主要交通走廊和市場相連,將增強地中海和波羅的海之間的貿易聯繫。黑山政府表示,這是該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工程建設挑戰」。
中國投資建設的「中歐陸海快線」,南北貫穿匈牙利、塞爾維亞、馬其頓和希臘四國。這條快線南起希臘比港,經馬其頓和塞爾維亞,北至匈牙利布達佩斯,其中塞爾維亞段已於 2017 年 11 月開工建設。這條線路通車後,貨物可以由希臘直接通到德國南部,節約 8-12 天運輸時間。這項計劃已經吸引了華為、現代和索尼等公司在比港開設物流中心,而比港也成為這些公司在中東歐及北非的主要配送中心。
在大力發展當地基建的同時,中國也在推動工業項目落地東南歐國家,涉及金屬製造、汽車業、電子與機械工程、化工等領域,助力區域內國家的工業化進程,未來東南歐國家出口將不再主要侷限於農產品。
例如,2016 年 4 月,河鋼集團斥資 4600 萬歐元收購塞爾維亞唯一一家國有鋼鐵廠斯梅代雷沃。這家鋼廠有百年曆史,被譽為「塞爾維亞的驕傲」,但此前一度瀕臨倒閉。中國收購當年 12 月即實現全面盈利,2017 年產鋼 146 萬噸,產值 7.5 億美元,向塞爾維亞政府繳稅達 3900 萬美元。
除了製造業,中國許多服務業企業也紛紛在中東歐國家布局。郵政、阿里菜鳥等一批物流公司在中東歐國家投資物流項目和倉庫,廣大「剁手黨」網購有了新方向;中東歐多數國家可以使用銀聯卡,其中對華免簽的塞爾維亞不但全面受理銀聯卡,還將和中國就本地發卡、晶片標準授權及創新支付等領域的展開合作。
《華爾街日報》評論稱,這為塞爾維亞人海外使用本地信用卡提供了新方式,也為人民幣進入歐洲提供了途徑,建立了平行於美國的匯款系統,有助於規避美國的金融制裁。
投資中東歐 就是投資歐盟和俄羅斯
首先,對於中國經濟而言,中東歐這塊市場有利可圖。中東歐十六國人口近 1.2 億,比較富裕,人均 GDP 超 1 萬美元,但和中國互不為主要貿易夥伴(2017 年,中國與中東歐國家進出口額占中歐貿易比重為 8.73%),還有很大挖潛空間。在十六國的主要貿易夥伴中,中國除了在阿爾巴尼亞排第三之外,在其他十五國中的排位都在四名之外,而且所占市佔率也不大(2017 年數據)。
而且,中東歐具有發展製造業的比較優勢。隨著中國與中東歐的工資水平接近,中東歐地區基建逐漸完善,其距離原材料和歐洲市場更近,運輸成本更低,還擁有中國不具備的市場准入許可,製造業將不僅能服務於歐洲市場,也能服務於東地中海、中東乃至遠至印度的新興市場。
幫助這些國家搞建設,這些國家富裕起來,更有錢來買中國產品。中國在中東歐每達成一項成就,中國的基建、軟體和服務都將在西方贏得更多信任度,有助於幫助中國完成產業升級。這些國家的基礎設施完善起來,是構建輻射整個歐亞大陸貿易路線的前提條件。歐亞大陸的貿易路線一旦建立起來,從運輸效率、物流成本、促進中國中西部地區發展等方面,都將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在貿易保護主義興起、經濟區域化逐漸取代全球化的過程中,在中東歐更多的布局設點打入幾大區域板塊內部,也為中國的資本、產品和人員進入這些逐漸閉合的區域留了一扇門。中東歐大部分國家是歐盟國家(或正在尋求加入歐盟),或者和俄羅斯有特殊(貿易)關係,投資中東歐國家貿易有助於打進歐盟、俄羅斯乃至美國市場。
再者,中國經濟發展到更高的階段,更需要友善、公平和普惠的國際政治經濟秩序,這需要更多的後發國家發展起來,形成統一戰線對抗貿易保護主義和單邊主義。但中東歐國家相對較小,中東歐十六國在與中國交往過程中,會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國內政治、地區政治和國際政治的干擾。因此,中國和中東歐國家中國和中東歐國家的政治關係,也需要堅實而牢固的經貿關係作為支撐。
最後,從戰略角度上說,中國投資中東歐,實際上就是投資歐盟和俄羅斯,也是獲得對歐盟和俄羅斯影響力的最好「槓桿」和「支點」之一。
俄羅斯的人口、經濟和文化中心都在歐洲部分,中東歐國家脫胎於蘇東陣營,是俄羅斯的核心利益和最後陣地。事實上,西方的和平演變引發了東歐劇變,東歐劇變加速了蘇聯的解體。同樣的,中東歐也是歐盟苦心經營的後院,現在難民危機肆虐,保守排外的極右翼政黨紛紛上台執政,英國脫歐在即,南歐債務危機高懸,如果中東歐再出亂子,歐盟也岌岌可危。
但是,歐盟和俄羅斯之間存在根深蒂固的地緣政治矛盾,都將中東歐視為勢在必奪的安全緩衝區和勢力範圍。蘇聯解體後,俄羅斯融入西方秩序失敗,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軍力依然能夠威脅西歐,因此歐盟必然加強防備,將北約和歐盟的陣線東推,往俄羅斯的家門口推。俄羅斯國家安全受損,必然反擊加劇雙方的衝突,這是烏克蘭內戰的本質。
同時,英美作為離岸平衡手,不遺餘力在中東歐挑動俄歐矛盾以坐收漁利。二戰英國即指望禍水東引,將德國戰火燒向蘇聯。時至今日,英美兩國在烏克蘭問題上仍繼續挑唆制裁俄羅斯。
站在中國的角度來看,歐盟是中國的重要市場,也是對抗貿易保護主義的關鍵性力量;俄羅斯是中國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俄羅斯保持穩定有助於減輕中國國防壓力,也是保障中國能源安全重要的一環,更是穩住中美俄三角關係(即中美、中俄關係持續好於美俄關係,中國就有更長的戰略機遇期)的前提條件,如果中東歐亂了,進而引發俄羅斯和歐洲的動亂,中國也難以獨善其身。
因此,中國投資中東歐國家,幫助這些國家發展建設,是實實在在的互利共贏。
註:本文以中國外交部提出的中東歐 16 國概念為準,即中歐(波蘭、匈牙利、捷克和斯洛伐克)、東南歐(羅馬尼亞、保加利亞、阿爾巴尼亞、斯洛文尼亞、克羅地亞、塞爾維亞、波黑、馬其頓和黑山)、波羅的海(立陶宛、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
- 如何發揮多重資產策略的最大優勢?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