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曼破產10年後 市場準備好迎接下一場全球金融危機?
鉅亨網編譯羅昀玫 2018-09-11 20:18
當年金融危機的救市三人「聯準會 (Fed) 主席伯南奇 (Ben S. Bernanke)、美國前財長蓋特納 (Timothy F. Geithner) 和鮑爾森 (Henry M. Paulson Jr.)」,近期於《紐約時報》聯合撰文,探討如何因應下一輪金融危機?
他們在文中指出,政策制定者並未把一切處理得盡善盡美,並擔憂:市場面對下一個全球金融危機,隨著時間推移,當前工具的防禦性逐漸失效,並可能在會在管制較弱的環節中出現問題。
他們在文中回顧,金融危機後,美國政策制定者積極推出一連串的金融監管改革。
作為最後貸款人角色的美國聯準會 (Fed) 於 2009 年推出量化寬鬆 (QE) 貨幣政策,美國財政部為投資者提供擔保,力阻貨幣市場基金擠兌,並且與房利美 (Fannie Mae)、房地美 (Freddie. Mac) 兩大房貸機構和聯準會合作,企圖阻止重要金融公司倒閉。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 (FDIC) 為銀行的債務提供擔保。
此外,國會積極改革有限的監管權力,讓總統、共和黨和民主黨與監管機構協力合作,防止金融體系崩潰,避免再次出現大蕭條。更重要的是,國會為銀行系統提供資金,使信貸流動正常化;為住房和抵押貸款市場提供支援,並授權實施強有力的財政刺激措施,最終促使美國景氣復甦。
他們呼籲,為了預防下一次金融危機到來,財政部和金融監管者們需要準備好足夠的滅火工具。
國會向監管機構推出新的機構,如有序清算機構能協助管理倒下的金融機構,但走過金融危機後數年,國會奪走 FDIC、Fed 和財政部使用的一些強大工具引發他們的擔憂。
例如,FDIC 無法對銀行債務提供全面擔保、Fed 緊急貸款權利受限,財政部無法重複對貨幣市場基金作擔保等都是因應 2008 金融危機的重要工具,如今卻已不復見。
他們表示理解國會因政治考量而取消這些具有爭議的工具,因為制止這些危機所必需的政策總是在政治上不受歡迎,但也警示,若無這些預防性工具,會促使美國付出更大的經濟成本。
他們疾呼,面對撲滅下一場金融大火,這些工具是金融「消防員」重要的緊急應變能力。
- 如何發揮多重資產策略的最大優勢?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