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外匯

銀行理財跌進「3時代」 銀保系收益也「縮水」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11-11 10:29


在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下,2016年銀行理財收益下行已成長期趨勢。《經濟參考報》記者走訪多家銀行發現,銀行理財產品收益已經進入“3時代”。與此同時,銀行代銷的銀保產品,儘管收益率相對較高,有的能達到5%以上,但近期也呈下降趨勢。專家建議,在利率下行的大背景下,投資者資產配置應堅持“多元化”。

理財產品收益持續下滑


“現在的理財產品收益率已經達不到4%了,一年期的產品也只有3.9%左右。”一家國有銀行的客戶經理告訴記者。

普益標準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10月29日至2016年11月4日的一周,210家銀行共發行了1291款銀行理財產品,發行銀行數比上期減少27家,產品發行量較上期減少199款。

國有銀行的理財收益全面跌破4%。其中,保本型理財產品共發行33款,3個月以下的理財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為3.31%;3個月至6個月的理財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為2.97%;6個月至12個月的理財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為2.93%。非保本型理財產品共發行100款,其中,3個月以下的理財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為3.48%;3個月至6個月的理財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為3.58%;6個月至12個月的理財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為3.75%;12個月以上的理財產品平均收益率為3.88%。

股份制銀行和城商行的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相比國有銀行要高一些,但也現全面下跌。

融360最新監測的數據顯示,10月份收益率在3%以下(含3%)的理財產品有1123款,占比14.10%,與9月份相比增加了0.56個百分點;3%至4%(含4%)之間的有4946款,占比62.10%,上升0.43%;4%至5%(含5%)之間的有1813款,占比22.76%,下降0.56%;5%至6%(含6%)之間的有39款,6%以上的有43款,占比均不足1%。

從2015年10月的4.36%到2016年10月的3.67%,理財產品收益率持續下滑。也就是說,與去年同期相比,若用10萬元購買理財產品,收益縮水近千元。分析指出,目前多家銀行的理財產品收益率已跌破4%,預計未來占比將會繼續擴大。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銀行理財產品未來將向凈值型理財產品發展,凈值型理財產品無法預知收益率,收益以產品凈值的形式在存續期內定期或不定期披露,產品風險更高,需要投資者有一定的投資經驗和風險承受能力。

購買銀保產品應利用“猶豫期”制度

除銀行理財產品外,銀行往往還會代銷基金產品、信託產品、保險產品等。在銀行理財產品收益下滑明顯的當下,這些代銷投資產品因收益相對較高,開始受到關注。

記者走訪了幾家銀行網點發現,各種銀保產品資訊都標註在銀行大堂的醒目位置。在一家銀行網點,記者看到,有保險公司與銀行合作推出的銀保產品收益率達5%以上,和銀行理財產品相比,頗為打眼。

據記者了解,市場上銷售的銀保產品期限多在3至5年不等,5年期的預期年化收益率甚至可達5%左右,多為萬能險產品。而此類保險產品比銀行理財產品期限更長,收益率也更高,對客戶有一定的吸引力。

不過,近期萬能險收益率也有下調趨勢。一方面,低利率環境下,萬能險的實際結算利率在下降,另一方面,部分險企主動調低萬能險預期收益率,為未來投資減壓。

如某家商業銀行代銷的保險產品是一家壽險公司的2年期保險組合計劃,其中包含萬能險,預期收益率原為4.7%,近日則下調為4.3%。針對收益率下調的原因,銀行客戶經理表示,“目前無論是銀行理財還是其他理財產品都在不斷下調收益率,萬能險預期收益率下調已經算晚的,但趨勢不會改變”。

在監管層加大萬能險產品管控的背景下,不少保險公司也在積極調整產品線,優化保費結構,不少大型保險公司更在縮減銀保渠道的規模。

業內人士提醒,銀保產品不同於銀行理財產品,一旦退保會產生高額的手續費。因此在投資銀保產品時,投資者要充分利用“猶豫期”制度。也就是說,在繳納保費、收到合同後15天內,投保人需要詳細閱讀保險合同,對不清楚的條款要及時向保險公司詢問,遇到重大偏差和誤解時,可以在猶豫期內申請撤銷保險合同並退回全部保費。

中國式財富管理“短板”明顯

儘管如此,銀行儲蓄、銀行理財目前仍是多數投資者打理“閒錢”的主要方式。

“挖財社區”近期發起的一項資產配置調查顯示,中國人對房產有着特殊的熱忱。人們面對“如果現在給你100萬,你會投資什麼?”的選擇時,有超過六成的網友“首選”房產(首付款)。

“挖財社區”負責人徐苑說,中國式財富管理仍有資產配置極端、投機性強等特點,投資組合分布的健康狀況值得關注。

嘉實資本副總裁陶榮輝認為,在當前低利率和高風險的環境下,投資者需要適時地轉變投資觀念,在風險可承受的範圍內,讓渡部分流動性,以獲得相對高的投資收益。同時建議投資者應關注境外資產的配置,以提高資產組合的抗風險能力和收益能力。(王淑娟)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