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期貨

「供給側改革」真的能帶來大宗商品的牛市嗎?.

鉅亨網新聞中心


和訊專欄作者:光大期貨王紅英

進入到2016年,大宗商品在成本的支撐下逐步走高,尤其是在三季度後,在政策頻頻利好下節節走高,一波商品牛市襲面撲來,而事實上,很多投資者並未做好思想准備,投資的思維慣性還在逢高沽空,還出現了「玩不起告狀」的鬧劇。

如何認識大宗商品乃至其他大類資產的價格走勢已經成為能否穩定獲利的重要基礎,尤其是面對更為復雜的2017年尤其如此。

理論上,美聯儲12月份加息成為共識,美元指數漲破100公認的是一個大概率事件,由此對大宗商品勢必起到一個壓制作用,以黃金為例就極為典型、一直維持疲軟格局,而有色板塊以銅為例也處於近六年較低的價格區域,能化、農產品(000061,股吧)板塊也不樂觀,似乎大宗商品的春天遠未到來。美元指數圖如下:


總攬全球經濟形勢,分化現象較為嚴重,以美國為例其代表的消費經濟一枝獨秀,而中國所代表的制造業經濟發展模式似乎還在泥潭中掙扎,至少可預見的2-3個季度,看不到實質性復蘇的跡象。

以大宗商品指數CRB為例,如圖所示:

國際CRB指數從155上漲到189,上漲幅度21.9%;國內商品指數從106上漲到136,上漲幅度28.3%。可見國內大宗商品上漲幅度超過了全球的平均水平,但長期看,仍處於較低的歷史價格區域。

究其原因,是目前政府正在推進的「供給側」改革措施有效的降低了供給、而事實上需求端並未有實質性改變,盡管PMI等工業經濟數據有所企穩、但遠未到實質性復蘇的地步。而目前推進的「債轉股」措施,也是在逐步降低企業槓杆、從長遠角度保護債權人權益、改善企業運行的環境。以上措施,均從供給端方面改善了大類資產的運行環境。

問題是,在需求並未有實質性改善的前提下,只是供給端改善,能引發超級牛市嗎?答案是否定的!我們以房地產為例,看看今年上半年是如何「人造牛市」的,以圖為例:

結論:大幅度的減少供給,加上游資的炒作,引發了樓市的暴漲,能與此比肩的是2015年的股市,在此不再多言。

從國內大宗商品的持倉結構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江浙資金的涌入導致了黑色板塊的泡沫化趨勢,但這些資金的行為還是在法律法規允許的范圍之內,其本質和去年的股市、今年上半年的樓市沒有本質區別,只是期貨槓杆的功能使得做反行情的空頭會比較難受,尤其是資金管理不到位的投資者更是尷尬。

因此,無論從美元預期走勢,還是目前需求端的疲軟,當下並不具備大宗商品牛市的基礎,中國的股市、樓市、大宗商品,一樣的理由、一樣的操作,陽光之下並無新意。

但極有價值的是,波段牛市稍縱即逝、快速上漲的黑色板塊的確帶來做多的利潤,但是隨着價格的高企、風險也在進一步放大。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本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准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作者:和訊獨家】【了解詳情請點擊:www.hexun.com】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