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分析〉華爾街日報: 歐洲厲行財政緊縮 經濟一定變壞?

鉅亨網編譯張正芊 綜合外電


歐元國家決定厲行財政緊縮政策,正為市場投下巨大陰影。不過,各政府加強刪減赤字的行動,究竟會對經濟成長造成多大傷害?

對於那些面臨最大挑戰的國家,經濟成長遭遇苦難是一定的;然而整體經濟景象,似乎並無外界認為的悲觀。


《華爾街日報》指出,許多歐元國家的財政嚴厲措施,將等到明年才會上路,讓民間部門有更多時間加強復甦持續。此外總體而言,歐元區仍持續提供刺激措施:根據摩根大通 (J.P. Morgan) 計算,今年該區經循環調整且扣除公債利息後的基本財政收支 (primary balance),事實上還會擴大 0.2 個百分點。

不僅如此,國內生產毛額 (GDP) 合計占歐元區GDP 75% 的成員國家,預期也會放寬財政政策或僅略為緊縮。歐元區最大經濟體德國,今年預算赤字更可望激增。

雖然西班牙、葡萄牙、愛爾蘭及希臘的緊急財政緊縮措施,將會帶來傷害。希臘目標祭出總價值占 GDP 13% 的措施,將使得今年及明年的國內經濟,陸續萎縮 4% 及 2.5%。西班牙則面臨失業率高漲的特別挑戰。

但是,歐元區整體經濟成長,是可以穩住的;衝擊並不會如市場擔憂一般強烈。因為民間企業的行為模式,將會預期到財政緊縮而作出調整。尤其是大型企業,看似更有機會接手政府投資,因而得利。

另一方面,政府緊縮財政、重振信用,反而可以達成讓公債殖利率下降的目的,有助激勵民間投資及消費,讓貨幣政策維持寬鬆。

儘管這並不意味,歐洲經濟將因此大步前進;花旗 (Citigroup) 近期才將歐元區經濟成長預估,由 1.4% 下修至 1%。

但歐洲的困境,似乎不足以阻礙全球經濟發展: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 (OECD) 近期才將今明年的全球經濟成長預估,調升至高於 1997-2007 年間的均值。

就算歐元國家欲提振財政及經濟,面臨數項弱點,包括無法讓貨幣貶值,且並非每個國家都是淨出口國;且部份國家的財政緊縮需求規模,實在太大。

但若不解決財政問題,代價恐怕更高;若改採升息策略,可能會刺激民間貸款違約大增,屆時政府想拯救也無能為力。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