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刺激通脹與壓低利率不可並存 安倍經濟政策自相矛盾恐震垮日本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3-06-10 16:05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去年上台後,推行以極寬鬆貨幣政策為本的「安倍經濟學」,試圖以極低息重振日本經濟、擺脫長年通縮。政策最初的確令日元匯價大跌,起立竿見影之效,但市場慢慢察覺當中邏輯矛盾--刺激通脹與壓低利率不可並存,結果令投資者對安倍信心動搖,導致日股過去兩周劇烈波動。究竟安倍在重振日本?還是在重「震」日本?難題如何解決?

香港《文匯報》綜合外電消息,日本央行在安倍指示下,訂立2%通脹目標,又將買債規模加倍以壓低長期利率,以刺激借貸推動經濟。正常情況下,當通縮告終、通脹因經濟增長加速而上升,作為市場利率基準的長期國債孳息自然亦會水漲船高。但若央行持續大規模買債,債息又應該不升反跌。


如此矛盾,漸漸形成投資者心中一大問題,令他們難以根據傳統市場原理預測日本債息走勢,導致債息近兩周不斷波動,加上市場預測美國退市會推高美債孳息,令日股和日匯大起大落,日匯上周更升穿1美元兌100日元水平。

日本債務佔國內生產總值(GDP)高達240%,政府嚴重入不敷支。在央行超寬鬆政策下,日元急速貶值,通脹水平不斷回升,將促使資本外流、債息上升,增加日本融資壓力。債息上升而經濟無明顯改善,將削弱銀行資本比例,損害金融穩定。分析認為,若情況持續,日本甚至可能步希臘後塵,國債失去信用,政府財政崩潰。

影響經濟的關鍵,是反映購買力的實際利率,日本消費物價指數按年跌0.5%,而10年期債息率約0.9%,意味實際利率為1.4%。美國雖然名義利率比日本高2倍,但計算通脹後,實際利率為1%。若日本能實現2%通脹,即使債息升至3%也可接受,但若消費物價指數續跌,債息上升將打擊投資和借貸。

評論指出,日本經濟癥結在於人口老化,這是單靠貨幣政策藥方不可能治癒的慢性疾病。而且日本經濟隱憂多,不足以支撐「政策牛市」,出現大調整在所難免。依賴進口能源,令日匯急貶的利弊互相抵銷,出口增加的好處被進口物價上升消弭,日企工資水平停滯無助消費支出增加,經濟引擎難以維持運轉。

要解決通脹與息口上升的矛盾,野村總合研究所首席經濟師辜朝明認為,央行及政府應明確向市場保證不會放任日元暴跌,並承諾好好控制通脹,從而消除長息急升風險。安倍亦應盡快推出結構性改革及整頓財政措施,減低經濟增長對寬鬆政策的依賴。

分析也指出,要穩定近期波動的債息,央行應由每月一次過買7兆至8兆日元(約5573億至6369億港元)日債,改為日買3000億至4000億日元(約239億至318億港元),以及提早1個月公布買債時間表,令市場有更多時間消化消息。(接下頁)[NT:PAGE=$]

「安倍經濟學」實施至今,外界褒貶不一,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明曾形容此舉是發達國「先鋒」,讚揚安倍晉三敢於跨過人口急劇老化及社會結構問題,推出大膽政策以免經濟停滯導致問題惡化。不過,中國清華大學教授李稻葵批評日圓大幅貶值既不可持續,亦對其他國家不公平。

經濟諾獎得主克魯明表示:「日本經濟若只出現短期增長,不可能根治長久問題,但若能成功則可邁向更美好將來。日本今年首季表現勝歐美,日匯貶值令出口更具競爭力,若日股及息率能同時上揚,仍可反映市場樂觀情緒;相反歐美政府畏首畏尾,不敢制定重大經濟措施。」

清華大學教授李稻葵指出:「日匯貶值雖令日本上季國內生產總值(GDP)按年增長3.5%,但核心消費價格仍低過去年同期,顯示安倍經濟學並無推高通脹預期,並以犧牲貿易夥伴的手段實現經濟復甦,是不公平行為。若日匯持續貶值,中國和韓國將被迫干預外匯市場,造成不利部分日本出口商的貿易爭端,最終只會使日方投資面臨愈嚴格審查。」
 
《紐約時報》指出,沉寂多年的日本經濟在「安倍經濟學」帶動下顯得生氣勃勃,民眾消費氣氛濃厚,對日本前景普遍樂觀,似乎反映安倍的休克療法見效。然而有經濟學師認為,安倍動搖既得利益集團和日企根基的產業改革成效未明,要評價言之尚早,強調日本經濟是復甦還是曇花一現仍有待觀察。

安倍為日本定下2%通脹目標,促使民眾在貨幣貶值前消費,全國掀起購物潮。東京金融區高島屋百貨店員透露,約2萬美元(約15.6萬港元)的手錶成為搶手貨。早前以廉價招徠的連鎖壽司店亦開設高檔餐廳吸豪客。一名64歲企業高層稱很多70後已忘記日本盛世境況,希望安倍帶領日本復甦。東京瑞穗研究所首席經濟師高田創稱,這是日本擺脫20年「通縮思想」的最佳時機。安倍經濟學帶動日股急升,不少股民賺個盤滿砵滿,亦支撐消費。

不過,有的士司機稱民眾消費和外出用餐意慾雖有所提升,但仍抗拒搭的士,結果收入不僅沒增加,更面臨物價上升困境,苦不堪言。不少經濟師警告,日本須確保新生財富分配均勻,否則日本經濟恐打回原形,甚至陷入物價飛漲噩夢。

eeking Alpha網站消息,日本央行1月按安倍晉三要求,將通脹目標加倍至2%,更不惜推出無限期買債推動日本脫離通縮,行長黑田東彥更宣稱要在2年內達標。然而有研究顯示,即使安倍最終如願達成2%通脹目標,帶來的利率波動將重創坐擁龐大政府債的日本銀行業。

日本在2008年一度達成2%通脹率,即使市場當時堅信是曇花一現,日本10年期債息仍由1.3%升至1.8%。假設安倍能達成並維持2%通脹,保守估計債息會上升最少200個基點。

目前日債大部分由日本的銀行、保險公司、退休基金和日本郵政等機構持有,意味息率一旦波動,這些企業將承受一定程度的利率風險。債息上升引致的國債持續性和投資者信心變動、私人金融市場承擔政府債務增加、人口改變促使私人儲蓄減少等風險,皆反映日債市場風險已成為日本宏觀金融一大風險因素。

考慮到銀行業對本土主權債務風險較任何發達國更大,意味日本銀行更易受利率波動影響。據日央行按市值估計,單是利率突然上升100個基點,就足以令日本地區銀行和主要銀行分別損失成和1成一級資本。 (接下頁)

[NT:PAGE=$]

分析指,隨著日本愈來愈依賴出口、匯率波動幅度增加和利率風險增大,日本在投資優勢上將難以與美國相比,日本銀行業前路仍重重障礙。

韓國大學經濟系教授、亞洲開發銀行首席經濟師李鐘和指出,「安倍經濟學」若無法推展成以寬鬆為輔、結構改革為主的長遠框架,日本及亞洲區鄰國恐陷入競爭性貶值的惡性循環,不利地區經濟發展。

日本仿傚美歐推行量化寬鬆(QE),三者均令熱錢湧入亞洲新興市場,衍生資產泡沫。日元急貶亦威脅鄰國出口,韓國數據顯示,如日匯跌至約1美元兌118日元,韓國將墮入衰退深淵。因此,若情況惡化,日本貿易夥伴可能以競貶本幣、貿易保護及資本管制等措施自保。

一時的貨幣寬鬆及出口飆漲並不能拯救低迷經濟,日本只有徹底開放貿易,才能挽回日企競爭力及點燃創意,日政府亦應致力增加勞動力,以解決人口老化的經濟癥結。不過,世界銀行常務副行長英卓華認為,這場改革將同時觸及政治、經濟及社會範疇的利益集團,難度極高。

此外,文匯報環球點評林嘉朗分析指出,安倍晉三上周祭出長遠經濟戰略藍圖「第三支箭」,重點主要落在支持大企業上,希望它們復興帶來的「涓滴效應」惠及中小企乃至社會各階層。可是,若企業始終不願提高僱員薪酬,這種從上而下的增長策略將行不通,鼓勵消費推動復甦亦無從談起。

第三支箭有三大支柱︰提升企業資本投資、發展戰略產業市場和協助企業打入國際市場。與民主黨執政時先刺激家庭消費不同,安倍著重「鬆綁」大企業投資意慾,但不要忘記,即使它們因此賺多了,不意味打工仔薪酬隨之而升,也不代表中小企受益。

另一方面,在大城市設立經濟特區,將進一步拉闊城鄉收入差距。若社會財富不流通,只會令富者愈富、貧者愈貧。安倍揚言讓日本經濟每年增長3%,實現10年內提升人均國民收入逾3成的大計,恐淪為癡人說夢。

去年世界銀行全球營商環境報告顯示,日本營商環境在全球排名24,遠遜第八的韓國,外資、稅法、勞動市場、醫療、銀行及貿易等多方面均須改革。日企在國內盡享固有優勢,他朝加入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TPP),能否與海外有力競爭,教人懷疑。且看福島核電站在「3.11」核災後爆出監管不力醜聞,至今仍繼續洩漏輻射水,安倍政府竟仍把核電技術列入基建出口主要元素,令人啞然。

近期日本債息從多年低位攀升,已有人擔心日本步「歐豬國」後塵,從通縮泥沼掉入信貸崩潰深淵。「安倍經濟學」只是以貨幣政策換來喘息時間,「三支箭」有否射錯目標,將決定日本經濟是如國旗上的旭日東升,還是如櫻花只有片刻璀璨。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