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資產管理





    2025-09-28
  • 基金

    富達投信宣布在台灣設立「全球全委客服中心」(Global Mandate Services),進一步強化台灣在亞太區資產管理業務的戰略地位。此舉不僅深化富達在地布局,也展現其對培育本地金融人才、推動國際交流的長期承諾。富達深耕台灣市場近 40 年,長期致力於提供個人、金融通路與機構法人全方位投資服務,協助台灣投資人與全球市場接軌。






  • 2025-09-16
  • 台股新聞

    兆豐證券今 (16) 日宣布,獲金管會同意進駐高雄資產管理專區試辦業務,成為首家獲准進駐專區的公股證券商,試辦期至 115 年 6 月 30 日,展現在財富管理領域積極發展的決心。金管會於 7 月 1 日成立亞洲資產管理中心,並選定高雄作為首個示範專區,期望透過一站式資產管理服務體系,強化市場效能和國際競爭力。






  • 2025-08-27
  • 台股新聞

    近年來政府持續透過各種政策,引導資金挹注我國產業及金融市場發展,總統賴清德也十分關注台灣發展資產管理與財富管理對於我國金融業前景的重要性,並提出「鬆綁法規提供金融多元商品,打造台灣成亞洲資產管理中心」的發展方向。根據調查,逾半受訪的金融從業人員認為此措施成功機會高,其中,高雄專區與 TISA 關注度最高。






  • 2025-08-26
  • 專家觀點

    今年以來,新台幣一路狂升、美元走弱。很多人的第一反應,不是開始規劃出國旅遊,就是想趁著「美金便宜」把錢轉去海外,甚至直接把台股部位搬到美元市場。這樣的想法看起來合理,畢竟台美資金與產業鏈本來就緊緊相扣,很多人直覺會覺得美元跌就是台幣升,美元強就是台幣弱。






  • 2025-08-22
  • 專家觀點

    67 歲的陳媽媽告訴女兒:「我不想當你們的負擔,也不想老了還孤單一人,養生村不錯,至少有人照應、有人聊天。每天三餐有人煮,早上有太極課,下午還能跟鄰居一起下棋,環境比舊家還好,這不就是夢寐以求的退休生活?」這樣的話,你我是不是也聽過?聽起來確實令人嚮往。






  • 2025-08-21
  • 專家觀點

    努力不等於方向正確在投資市場中,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現象:許多投資人投入了大量時間與心力,追蹤新聞、盯盤看線、研究技術指標,甚至深夜還在關注國際市場。但當真正的行情來臨時,他們卻往往沒有掌握到關鍵時機。努力沒有問題,但方向若錯了,再多的付出,也可能只會換來失望的結果。






  • 2025-08-12
  • 基金

    由美國主導的全球金融體系中,中國境內債券市場正以驚人速度崛起。瑞銀資產管理亞洲固定收益主管桂林今 (12) 日指出,中國境內債券市場規模超越所有國家,僅次於美國,從 10 年前不到 10 兆美元增長至 25 兆美元,除因政策更開放,加上低波動性、與其他市場的低相關性,其為全球資產配置提供了極佳的多元化優,更在全球「去美元化」背景下,讓人民幣債券挾強勁基本面與國際化進程,成為另一投資新寵。






  • 2025-08-07
  • 台股新聞

    隨著全球資本市場快速變化,私募市場正邁入新一波成長周期,資產管理機構路博邁指出,私募市場具備多重結構性優勢,不僅投資策略日益多元,也成為機構與高資產客戶長期資產配置的重要選項,看好其長線成長潛力。路博邁私募股權市場團隊董事總經理 Gabriel Ng(黃俊鵬) 表示,近年來私募資產規模持續擴大,相關投資機會同步增加,未來成長動能可期。






  • 專家觀點

    「只要借 2%,就能賺 5%、6%,這是穩賺不賠的投資!」這句話,過去一年在財富管理圈幾乎成了流行語。也因此讓許多投資人信心滿滿地把資金投入債券 ETF,尤其是與美國公債連結的商品。但到了今年,不少人才驚覺現實與預期落差巨大,帳面不僅未見獲利,反而陷入虧損。






  • 2025-08-05
  • 台股新聞

    中信銀行新興分行今年 7 月開業進駐高雄資產管理專區,根據金管會所核定之試辦業務項目,已推出「家族辦公室服務」、「金融資產投資組合貸款服務 (Lombard Lending)」及「未具證券投信基金性質之境外基金產品」等服務及產品,其中,「家族辦公室服務」開辦至今已逾 10 組企業家族成功申請,往來資產突破新台幣 80 億元。






  • 2025-08-03
  • 美股雷達

    2025 年第二季,美國多家領先的銀行與支付公司相繼公布財報,全面呈現全球金融產業在變動經濟環境中的營運狀況。從銀行業巨頭如摩根大通、花旗、美國銀行,到支付產業的 Visa、美國運通,再到資產管理巨擘如貝萊德與黑石,本季的財報成為觀察全球金融動態的重要指標。






  • 2025-07-31
  • 專家觀點

    張先生今年 58 歲,在一家貿易公司服務超過 30 年,距離退休只剩最後兩年。父母從小教他要勤儉持家,他也靠著這份觀念,買了房、存了錢,慢慢累積出一筆退休金。最近,他打算把手上部分存款投入高股息 ETF,為退休後建立一條「被動現金流」,也打算等滿 60 歲時,把勞保和勞退一次領出來,再加碼投資。






  • 2025-07-24
  • 台股

    台灣打造「亞洲資產管理中心」邁出重要一步,首座資產管理試辦金融專區前 (22) 日於高雄正式揭牌。台灣億級富豪總財富預計將從 2023 年的 32 兆元成長至 2027 年的 46 兆元,KPMG 指出,台灣擁有資金充沛、產業動能強勁的優勢,推動資產管理中心正逢其時。






  • 2025-07-23
  • 專家觀點

    林先生今年剛滿 51 歲,在外商科技公司擔任資深工程總監。月薪 20 萬,加上股票分紅與績效獎金,年收入輕鬆落在 400 到 500 萬之間,從外界看來,他是許多人羨慕的中年勝利組,房貸早已清償,孩子也即將出國念書,生活幾乎沒有太多經濟壓力。






  • 2025-07-22
  • 專家觀點

    X 世代的阿強,現年 45 歲,每天早出晚歸,擠在台北捷運人潮中,腦袋卻從沒閒下來過。他一邊為 15 歲的兒子安排未來的升學計畫,一邊還要思量老爸老媽自己準備的醫療費有沒有準備夠,這幾年自己退休金帳戶的數字近乎原地踏步,因此有深深不安全感。「孩子不能輸在起跑點」,成了他多年來咬牙硬撐的動力。






  • 2025-07-18
  • 專家觀點

    大家都想變有錢,問題是──憑什麼?我們針對 2790 位上班族所做的調查中,有超過 80% 的人預期未來三年資產能成長超過 10%,甚至有將近一半希望突破 30% 以上。但關鍵是:他們的資產配置,根本沒調整過。這樣的期待與行動之間的落差,顯示出現最被忽略的理財盲點──「以靜制動」的結果,往往不是穩健,而是錯失。






  • 2025-07-17
  • 專家觀點

    你有沒有想過,哪一天不用再趕打卡、回信、追報表了?每天醒來,陽光灑進房間,戶頭裡卻默默多了筆生活費。不是中樂透、不是夢,而是你提早幫自己準備好的「退休現金流」。只是,這樣的日子,你真的準備好了嗎?在這個利率亂跳、物價高漲的時代,如果沒有好好規劃退休生活,晚年可能不是在旅行、喝咖啡,而是「擔心錢夠不夠用」提心吊膽的生活。






  • 2025-07-15
  • 台股新聞

    合庫銀行響應政府推動打造亞洲資產管理中心政策,已於今 (15) 日以港都分行作為該行進駐高雄資產管理專區營業據點對外開業。合庫銀行為首批取得主管機關核准及首波進駐該專區的公股銀行之一,展現積極推動高資產客戶專屬金融服務、拓展財富管理市場的決心。






  • 2025-06-19
  • 理財

    瑞銀今 (19) 日宣布, 將由吳家耀 (Desmond Ng) 擔任瑞銀資產管理亞太區主管,該任命自 2025 年 10 月 1 日起生效。吳家耀將常駐香港,同時成為資產管理全球管理團隊及瑞銀亞太區管理團隊的成員,並向瑞銀資產管理全球總裁 Aleksandar Ivanovic 和瑞銀財富管理全球聯席總裁兼瑞銀亞太區總裁 Iqbal Khan 兩人彙報。






  • 2025-06-13
  • 台股

    亞資中心進度緊鑼密鼓,金管會昨 (13) 日預告修正金融機構設點辦法,有 2 大鬆綁 1 限制,可望趕在高雄專區 7 月正式營運前上路,估計有 18 家銀行受惠。PwC 報告指出,今(2025)年台灣可投資資產達新台幣 3,000 萬元以上的高資產客群人數將高達 81.6 萬人,資產總值將達 57.69 兆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