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能過剩
A股港股
根據一份顧問報告指出,在經歷了 3 年的增長後,中國的晶片製造設備採購量預計將在今年下降,原因是產業正面臨產能過剩的問題,以及美國制裁帶來的更多限制。研調機構 TechInsights 表示,至少在過去兩年,中國一直是晶圓製造設備的最大買家,2024 年購買了價值 410 億美元的工具,占全球銷售額的 40%。
美股雷達
研究和諮詢公司 Gartner 周四 (16 日) 發表報告表示,由於汽車品牌面臨產能過剩和價格競爭的困境,今年歐洲和北美的幾家汽車工廠面臨關閉或出售的風險。該公司表示,由於面臨排放目標和關稅,汽車製造商可能會在 2025 年削減兩大洲的產能;而中國憑藉在軟體和電氣化方面的優勢,將在電動車 (EV) 領域占據主導地位。
大陸政經
中國近日針對出口退稅政策進行調整,太陽能與電池等主要出口產品退稅稅率從 13% 降至 9%,鋁材等產品更直接取消,此舉讓部分人士意外,並憂心影響出口和經濟,但專家認為中國是在為下一階段中美與中歐之間的關稅談判做準備。中國財經專家莫道春秋指出,去年中國製造的電動車、鋰電池和太陽能電池的「新三樣」產品出口額高達 1.06 兆人民幣,年增率近 30%,但基於當下形勢與內外部環境,部分產品調整出口退稅確實也勢在必行,未來大幅降低甚至全取消或許也是外貿領域的大勢所趨。
大陸政經
中美經濟工作組第五次會議上周五 (20 日) 在北京圓滿落幕,此次會議由中國財政部副部長廖岷與美國副財長尚博 (Jay Shambaugh) 共同主持,兩國經濟領域相關部門到會交流,而此次與會的美方人員中有一名聯準會 (Fed) 官員,也就是 Fed 國際金融部門主任威爾遜。
大陸政經
美國和中國高級經濟官員本周將在北京會面進行討論,拜登政府再次希望利用這個機會,要求北京避免用刺激製造業出口的產業政策,衝擊外部世界。美國財政部官員表示,在定於 9 月 19 日至 20 日舉行的經濟工作組會談中,美方將闡述其對中國經濟軌跡的擔憂,特別是其宏觀經濟失衡和工業產能過剩。
大陸政經
中國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代表兼副部長王受文,上周六(7 日)與美國商務部副部長拉戈(Marisa Lago)在天津共同主持召開中美商貿工作組第二次副部長級會議,中方反對美國以「產能過剩」為藉口,祭出貿易投資限制措施。中國商務部表示,雙方圍繞落實兩國元首舊金山會晤重要共識,就各自關心的政策問題以及兩國工商界提出的具體商業問題,展開專業、理性、務實地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