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淨零





    2025-10-30
  • 台股新聞

    面對全球「2050 淨零排放」的趨勢與挑戰,金融業的影響力日益關鍵。深耕 ESG 領域的第一銀行,日前與國內工業用紙業的領導品牌正隆集團 (1904-TW)簽署了「e 起動起來 ESG 淨零優惠融資專案協作備忘錄」。此舉旨在共同推動正隆集團廣大供應鏈廠商的低碳轉型,透過具體的金融支持,攜手國內企業界邁向永續生態圈。






  • 2025-10-29
  • 台股新聞

    東元 (1504-TW) 今 (29) 日參與台灣國際淨零永續展,以「低碳永續能源服務」為主軸發展,並發表最新的 ESCO 能源技術服務成果與全方位解決方案。副總陳恆偉表示,東元今年成立能源技術服務事業部,聚焦節能減碳的一站式服務,目前手中有數十個案子洽談中,各個案件視規模大小不同,金額落在百萬至數億間。






  • 2025-10-26
  • 台股新聞

    針對近期各界對能源轉型議題的關注,經濟部昨 (25) 日重申,我國能源轉型政策方向不變,已於 2024 年提出二次能源轉型政策,涵蓋「以氣代煤、推動多元綠能、導入儲能及強化電網韌性與深度節能」,並主動提及不排除小型模組化反應爐(SMR)等先進核能技術,但要在技術更安全、核廢有解及凝聚全民共識的三個前提之下。






  • 2025-10-02
  • 台股新聞

    外貿協會 (TAITRA) 與 SEMI 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旗下 GESA 綠能暨永續發展聯盟共同主辦「台灣國際智慧能源週 (Energy Taiwan)」與「台灣國際淨零永續展 (Net-Zero Taiwan)」將於今年 10 月 29 日至 31 日登場,預計三天展期將吸引近 2.8 萬人參觀者參與。






  • 2025-08-28
  • 台灣政經

    國發會於今 (28) 日第 132 次委員會議會後報告,也是國發會主委劉鏡清任內最後一場公開記者會,公布截至 7 月底整體公共建設計畫經費達成率 45.6%,已執行 3,680 億元,執行數創近 18 年新高。同時為持續強化公共建設推動效能並兼顧環境永續,國發會亦提出多項改善策略及綠色支出減碳措施,期以提升建設效益,實現淨零轉型目標。






  • 2025-08-22
  • 台股新聞

    台灣半導體產業協會 (TSIA) 今 (22) 日舉辦「2025 高科技產業 ESH 研討會」,有 23 家業者出席響應,包括台積電、聯發科、聯電等業者,共同宣示 2030 年實現溫室氣體絕對減量 10%,並於 2050 年達到淨零排放。TSIA 指出,該活動由經濟部產業發展署指導,並由資訊工業策進會及工業技術研究院共同執行,結合多個專業協會協辦。






  • 2025-07-03
  • 台股新聞

    為全力響應 2050 年國家淨零排放的目標,全國商業總會今 (3) 日號召全國 12 家,具有冷凍、冷藏設備的量販業者,共同推動自主性的冷凍冷藏節能措施,盼以商總為號召力,鼓勵業者達成節能減碳,也為消費者打造更好、更舒適宜人的購物環境。商總表示,據統計,冷凍冷藏設備約占量販店、超市與超商等服務業用電的 3 成至 4 成試算,針對此類設備進行節能,不僅有助於降低營運成本,更能提升企業形象,實現永續經營的理念,提升企業低碳轉型的實力。






  • 2025-06-30
  • 台灣政經

    我國駐英國代表處姚金祥大使與英國在台辦事處包瓊郁(Ruth Bradley-Jones)代表,今(30)日在台北正式簽署提升貿易夥伴關係(Enhanced Trade Partnership, ETP)三項領域協議,為台英雙邊經貿合作翻開嶄新的篇章。






  • 2025-05-26
  • 台股

    因應國際淨零碳排趨勢,為協助我國出口企業達成 RE 目標,取得國際供應鏈門票,台電首度推出 RE30 電力商品,以補充企業綠電需求為目標,配合用戶向民間購買的綠電度數,由本商品補足至用戶用電量的 30%。台電今 (26) 日說明,本商品預計釋出台電自建案場 5 億度綠電,並搭配市電共計約 16.6 億度,將於 6 月 1 日起至 12 月 31 日販售,7 月 1 日起陸續轉供,欲購買者可洽台電各區處申購。






  • 2025-05-25
  • 台股新聞

    日月光投控 (3711-TW)(ASX-US) 暨財團法人日月光環保永續基金會共同主辦的「日月光海域守護計畫」已邁入第四年,並由持續舉辦海洋日聯合淨灘活動,以「守護海洋 永續希望」為主題,邀請關係企業、供應鏈夥伴及利害關係人共 33 家齊力參與,同步橫跨 6 大海岸場域,10 個場域,今天雖然天公不作美,但台中以北淨灘活動仍然不畏風雨,為海洋淨灘淨一份心力,展現企業對環境永續的深耕與承諾。






  • 2025-05-22
  • 台股新聞

    全球首艘零碳排未來船「保利馬 1 號」今 (22) 日於高雄下水啟航,採用東元 (1504-TW)T Power+ 250kW 動力馬達,專為船舶市場打造的高效純電解決方案,且目前僅應用於保利馬 1 號。 東元說明,該系統的系統核心為「高效率永磁同步電動機 (PMSM)」,並具備三大特點。






  • 2025-03-25
  • 台股新聞

    合庫金控 (5880-TW) 暨 7 家子公司連續 4 年參與全球性最大自發性公益減碳活動「Earth Hour Taiwan」,3 月 22 日晚上 8 時 30 分再次響應「世界關燈日」,全面關閉營運據點橫、直式招牌及不必要之照明設備與耗電產品一小時。






  • 2025-03-23
  • 台股

    美國總統川普宣布退出巴黎協定,是否會引起滾雪球效應,波及全球的永續倡議或行動?渣打銀行前 (21) 日舉辦「2025 渣打全球經濟暨永續金融論壇」,渣打銀行大中華暨北亞地區永續金融主管黃翠芝指出,川普不是第一次退出巴黎協定,且目前並無其他國家跟進,川普 2.0 不致於影響各國企業發展 ESG,渣打抱持正向態度,承諾今年自身營運達淨零碳排,並在 2050 年時投融資活動達淨零碳排。






  • 2025-03-20
  • 台股新聞

    兆豐保險致力於淨零減碳,攜手大云永續科技完成 2023 年財產保險服務碳足跡盤查取得 ISO 14067:2018 證書,在同一年度內完成「實體投保」、「網路投保」兩項服務碳足跡盤查,確認投保各階段之碳排數據符合國際標準,未來也將持續朝低碳營運願景邁進。






  • 2025-02-06
  • 台股新聞

    彰化銀行 (2801-TW) 於 2025 年新春開工第一週,榮登 CDP 2024 年問卷氣候變遷 A 級企業!全球環境領域的指標性評比機構 CDP 最新結果公布,彰銀為全球超過 22,000 家參與 CDP 問卷公司中被評為 A 級別 (A Lists) 之企業,相較於前次獲 A - 級,此次列入 A 級企業行列,十足肯定彰銀在氣候變遷治理上的表現與領導力。






  • 2025-02-02
  • 台股

    人工智慧 (AI) 與淨零排放為全球趨勢,為鼓勵企業投資創新技術,發展重點創新事業,政府自去年著手修正產創條例,以減稅、降低門檻及保護關鍵技術等措施,提高 AI 及淨零產業發展誘因,進而吸引外資或天使投資人挹注新創,為推升力道,立院並於今年 1 月 15 日的初審再調高投資上限到 20 億元。






  • 2025-01-18
  • 台股新聞

    為進一步落實普惠金融暨提升中小微企業競爭力,第一銀行即日起響應經濟部推出「中小微企業多元發展專案貸款」,提供雇用員工數 30 人以下之每一申貸事業額度最高 3500 萬元,搭配中小企業信保基金保證成數最高十成,並可申請額度最高 250 萬元,期間最長 6 個月,年利率 1.5%之利息補貼,以協助中小微企業邁向數位轉型、淨零轉型及通路發展 3 大策略。






  • 2025-01-14
  • 台灣政經

    經濟部今(14)日舉行「中小微企業多元振興發展計畫」啟動儀式,正式展開協助中小微企業數位轉型、淨零轉型及通路發展,並提供普惠貸款、租稅優惠及員工加薪的額外信保額度配套措施,提升中小微企業競爭力,為臺灣經濟注入新的動能。行政院長卓榮泰出席致詞表示,政府在發展高科技時,不會遺漏中小微跟傳統產業,這也是總統心中念茲在茲的重點。






  • 2024-12-25
  • 台股新聞

    集保結算所今 (25) 日宣布,通過英國標準協會 (BSI) ISO 14068-1 碳中和查證,為全球首家達成碳中和標準的集保機構,並承諾 2030 年實現淨零排放,以及率先響應原鄉碳匯養護專案,引領臺灣永續金融行動。集保結算所董事長林丙輝表示,為實現淨零排放,公司於 2023 年積極導入碳中和標準,依據科學基礎減量目標,設定與控制升溫 1.5℃ 一致之短中長期減碳路徑,並以 2022 年為基準年,至 2030 年溫室氣體減量 98.4%,再搭配取得自然碳匯,進而達成淨零排放。






  • 2024-12-19
  • 台股新聞

    行政院會今(19)日通過經濟部擬具的「產業創新條例」部分條文修正草案,展延設備租稅優惠期間至 118 年,適用項目新增「人工智慧」及「節能減碳」,並放寬資金投資新創事業門檻,以及調整對外投資管理機制,將函請立法院審議。行政院長卓榮泰表示,創新創業發展是提升我國產業競爭力的重要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