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er
美股雷達
傳Uber擬投資小馬智行美股IPO
外媒周四 (21 日) 援引知情人士消息報導,叫車公司 Uber(UBER-US) 計劃投資中國自駕新創企業小馬智行 (Pony.ai) 在美國的首次公開發行,預估將於下周定價,此前這家自駕公司規模有所擴大。知情人士透露,Uber 正尋求在小馬智行 IPO 中購買超過 1,000 萬美元的股份,而且未來可能會考慮在美國之外的合作夥伴中使用小馬智行人工智慧 (AI) 技術。
美股雷達
〈財報〉Uber上季預訂量不及預期 本季財測不慍不火
線上叫車平台 Uber 周四 (31 日) 美股盤前公布 2024 會計年度第三季財報,儘管該季實現創紀錄的營益表現,但總預訂量成長速度降至一年多來新低,透露乘客傾向搭乘大眾交通工具而非計程車,另外對第四季的展望也不慍不火。財報公布後,Uber 盤前股價一度重挫逾 6%。
美股雷達
Uber確曾考慮出價收購旅遊訂位企業Expedia
《CNBC》報導證實,Uber (UBER-US) 曾討論收購價值 200 億美元的旅遊預訂公司 Expedia (EXPE-US) 的交易。若該交易成功將推動這家共乘公司跨入汽車旅行和食品配送以外的新市場。根據不願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透露,談判尚處於早期階段,因為過程是保密的;目前尚不清楚是否會進行收購。
美股雷達
Uber對客戶推出電動車選擇功能
Uber (UBER-US) 執行長柯斯洛沙西 (Dara Khosrowshahi) 周二 (8 日) 宣布,該公司正在更新其平台,推出新的永續發展功能,其中包括「電動車偏好」,讓客戶在乘車時預設選擇純電動車。該公司先前推出「Uber Green」服務,該服務向來包括純電動車和混合動力電動車型。
美股雷達
Uber與中國自駕車新創公司結盟 在阿聯酋推出機器人計程車
Uber Technologies (UBER-US) 和文遠知行 (WeRide) 周三 (25 日) 宣布建立合作夥伴關係,將這家中國自駕技術公司的車輛引入共享平台,首先從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開始。文遠知行與全球叫車平台的首次合作將有助於該公司將業務擴展到中國以外的地區,而 Uber 則將機器人計程車納入其平台。
美股雷達
Uber投資英國新創公司Wayve 加速推動自駕技術研發
叫車平台 Uber (UBER-US) 周四 (29 日) 宣布將投資 Wayve,幫助這家英國自駕技術新創公司與主要汽車製造商合作,加快其系統開發。兩家公司並未透露投資規模,但表示這筆資金將添加到 Wayve 5 月宣布的由軟銀集團領投的 10.5 億美元 C 輪融資中。
A股港股
與Uber合作 比亞迪殺向海外
由於與中國汽車製造商比亞迪 (002594-CN)(01211-HK) 的合作, Uber(UBER-US) 計畫為其車隊增加 10 萬輛電動車。根據媒體早前報導,作為多年合作夥伴關係的一部分,兩家公司將為駕駛員提供更低的車輛定價和融資,該合作關係將從拉丁美洲開始,然後擴展到中東、加拿大、澳洲和紐西蘭。
美股雷達
未妥善保障司機個資 荷蘭對Uber罰款3.24億美元
荷蘭資料保護監管機構周一 (26 日) 對叫車服務 Uber (UBER-US) 處以 2.9 億歐元(3.24 億美元)罰款,因其涉嫌在沒有充分保護情況下將歐洲司機的個資傳輸到美國。 Uber 稱這項決定有缺陷且不合理,並表示將上訴。荷蘭資料保護局 (DPA) 表示,歷時兩年多的資料傳輸嚴重違反了歐盟的《通用資料保護條例》(GDPR);該條例要求採取保護使用者資料的技術和組織措施。
美股雷達
Uber獲惠譽青睞 信評升至「BBB」投資級
國際信評機構惠譽 (Fitch Ratings) 日前將 Uber 信用評等升至投資級的「BBB」,比投機級高兩級,原因是看好 Uber 在叫車和外送市場的彈性,還有該公司對新產品的擴張、保守的金融政策。此前不久,標普全球評級 (S&P Global Ratings) 於 8 月 16 日把 Uber 的信評從最高的垃圾級「BB+」上調至最低的投資級「BBB-」。
美股雷達
〈財報〉叫車業務強勁受惠 Uber第二季業績亮眼
Uber 周二 (6 日) 美股盤前公布 2024 會計年度第二季財報,受惠叫車和外送業務需求穩定,該季營收和核心獲利均打敗華爾街分析師預期。截稿前,Uber(UBER-US) 周二盤前股價在財報利多加持下上漲 6.00%,每股暫報 61.99 美元。
A股
強強結盟!Uber攜手比亞迪將引入10萬輛電動車 先從拉美與歐洲市場開始
比亞迪 (002594-CN)(01211-HK)週三 (7 月 31 日) 宣佈,已跟 Uber(UBER-US) 達成一項為期多年的戰略合作夥伴關係,打算在全球關鍵市場投放 10 萬輛全新比亞迪電動車,以進一步擴大 Uber 電動車陣容。
美股雷達
Uber攜手比亞迪 投入10萬輛電動車給旗下司機
根據外媒周三 (31 日) 報導,Uber(UBER-US) 將攜手中國電動車巨擘比亞迪 (1211-HK),將 10 萬輛電動車投放到前者的叫車平台上。依照多年合作關係,兩家公司將替司機提供更低的車輛售價和融資。雖然這是美國與中國企業間的一筆重大交易,然而投入範圍卻不包括美國。
美股雷達
Uber、Lyft贏得加州最高法院裁決 允許將司機視為承包商
加州最高法院周四裁定,第 22 號提案將繼續有效。這一提案於 2020 年 11 月通過,將基於應用程式的零工工人,歸類為獨立承包商而非受雇員工。這一判決對 Uber(UBER-US)、Lyft(LYFT-US)、DoorDash(DASH-US) 和 Instacart(CART-US) 等公司來說是一個勝利,這些公司的商業模式,一直依賴零工工人提供服務,消除了投資者眼中的一大監管不確定。
美股雷達
Uber在應用程式上顯示平均等車時間和乘車費用
Uber (UBER-US) 周二 (16 日) 推出一項新功能,讓用戶可以查看 10000 多個城市的平均等車時間和乘車費用。這項新功能是在搭機旅客數量創下歷史新高之際,讓夏季旅行計畫變得更容易。Uber 表示,平均等車時間和價格是根據該城市內網約車的最新歷史匯總數據。
美股雷達
Uber在美加試點5周 以1000美元積分換取車主不開車
Uber (UBER-US) 周四 (27 日) 表示,將向美國和加拿大的某些通勤者支付 1000 美元的積分,只要這些通勤者在 5 周內放棄自行開車汽車轉而使用公共和其他交通服務。這是其招攬業務和幫助減少排放的最新措施。這家叫車和食品配送平台營運商多年來一直致力於採用環保電動車,並承諾提供 8 億美元支持其司機合作夥伴到 2040 年時完全改用電動車。
國際政經
路透:紅海局勢持續緊張 國際海運出現「Uber式」漲價
任何想在繁忙時段搭 Uber 的人,都經歷過這款叫車應用程式(App)最不討喜的功能:加乘計費。想叫車的人太多,但跑 Uber 的人太少,代表從 A 地到 B 地的成本飆升。眼下,全球海運業也出現類似情況。據《路透》周一(24 日)報導,航運平台 Freightos 編制的主要航線貨櫃現貨價格指數 FBX 顯示,國際海運運費從 2023 年的每趟約 1,200 美元上漲到目前的近 4,500 美元,比 1 月由紅海炮聲引發的峰值 3,400 美元還高。
雜誌
一開始就是等誰認輸的戰爭…Uber Eats、foodpanda冤家變親家,用308億買下全市場「3大效應解析」
撰文 ‧ 陳葦庭Uber 以 9 億 5 千萬美元併購外送龍頭 foodpanda,只要主管機關核准,最快 2025 年,Uber Eats 就會獨占台灣外送市場。這樁併購案背後將對台灣的外送、餐飲和零售產業造成什麼影響?「Uber 和 Delivery Hero SE 已經簽署協議,由 Uber 以 9 億 5 千萬美元(約 308 億新台幣)現金併購 Delivery Hero 旗下的 foodpanda 台灣外送事業……,預計於 2025 上半年完成交易。
美股雷達
應該是承包商還是員工 麻州提告Uber和Lyft
Uber Technologies (UBER-US) 和 Lyft (LYFT-US) 將於周一 (13 日) 在美國接受麻州總檢察長提起的訴訟,這些共享出行公司被控將其司機錯誤地歸類為獨立承包商,而不是成本較高的員工。麻州總檢察長坎貝爾要求法官得出結論,Uber 和 Lyft 的司機是州法律規定的員工,因此有權享受最低工資、加班費和帶薪病假等福利。
〈財報〉Uber本季財測令人失望 盤前股價挫近9%
Uber 周三 (8 日) 美股盤前公布 2024 會計年度第一季財報,雖然該季營收略高於華爾街分析師預期,但期間總預訂量不僅低於該公司先前預期,也不及市場預測,再加上本季 (第二季) 總預訂量預測黯淡,盤前股價暴跌近 9%。截稿前,Uber(UBER-US) 周三盤前股價下跌 8.99%,每股暫報 64.10 美元。
基金
漲太多不敢追? 搶賺下一步AI財 基金投資要吃軟不吃硬 AI應用加速融入生活幫你提前布局
錢誰不愛呢?俗話常以「吃銅吃鐵」形容一個人愛錢愛到無所不吃,如果換成投資配置,你更得追蹤生活中的趨勢,抓住各種機會。觀察今年來全球主要股市表現,AI 無疑是投資主軸,可偏偏已經漲了不少 1,這時進場,提高勝率關鍵是「吃軟不吃硬」。今年以來全球主要股市持續上揚,標普 500、那斯達克等指數紛紛創新高,引爆本波 AI 投資商機由硬體為主的費城半導體指數領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