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機器人
美股雷達
輝達 (NVDA-US) 執行長黃仁勳今年 1 月 7 日在美國拉斯維加斯的消費電子展 (CES) 上發表演說,宣告機器人領域即將迎來一個分水嶺時刻。在演講中,兩側的舞台上站著揮舞手臂的人形機器人,吸引了眾多觀眾的目光。幾週後,在中國的 2025 年春節聯歡晚會上,杭州宇樹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機器人呈現了一場獨特的表演。
科技
在科技浪潮的推動下,人形機器人領域正以蓬勃之勢崛起,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 摩根士丹利(大摩)發布了一份名為《Humanoid 100》的報告,首次系統地梳理了全球人形機器人產業鏈中的 100 家核心上市公司。 這份報告將人形機器人產業鏈拆解為三大核心環節:「大腦」、「身體」和「整合者」,並指出中國在人形機器人供應鏈中佔據主導地位,尤其在「身體」環節優勢顯著。
美股雷達
機器人版的柯比布萊恩 (Kobe Bryant)、詹皇(LeBron James)、C 羅 Cristiano Ronaldo 真的來了,而這一切全拜卡內基美隆大學(CMU) 和輝達(NVDA-US) 所提出的一個 real2sim2real 模型 Aligning Simulation and Real Physics(ASAP),ASAP 能讓人形機器人掌握非常流暢且動感的全身控制動作,就連跳時下最紅的 APT 也相當流暢。
科技
美國機器人新創企業 Figure 周二 (4 日) 宣布終止與 OpenAI 的合作關係,創辦人 Brett Adcock 在 X 上聲稱,在機器人 AI 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且完全自主研發,雖未透露細節,但豪言將在 30 天內推出顛覆人形機器人產業的創新成果,這也讓網友懷疑是否採用了 DeepSeek。
A股港股
2025 年,汽車產業的競爭焦點似乎不再僅限於汽車本身,人形機器人正成為各大車企的新戰場。 輝達 (NVDA-US) 創辦人黃仁勳在 2025 CES 展上展示了由 14 款人形機器人組成的「軍團」,其中一款來自中國車企小鵬汽車 (09868-HK),引發市場高度關注。
美股雷達
人工智慧 (AI) 是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 (WEF) 的熱門話題,但「末日博士」卻敲響了人形機器人的警鐘。魯比尼 (Nouriel Roubini) 指出,「目前最大的突破是人形機器人的進化,它們基本上可以在工廠內、建築工地上學習工作內容,甚至是餐廳裡的廚師或管家。
A股港股
中國距離足球世界杯奪牌似乎仍遙遙無期,但企業把這種夢想,寄託在目前最受矚目的產業—人形機器人發展上。近日,宇樹科技推出了其通用人形機器人 G1 的首個應用方案-Unitree G1-Comp,目標是讓機器人參與專業足球賽事。據報導,G1-Comp 被稱為「為賽事打造的足球巨星」,能夠在足球場上做出奔跑、轉身、轉圈等基礎動作,並通過頭部攝像頭精準鎖定目標足球,完成射門動作。
A股港股
中國人形機器人產業近年來發展迅速,上海張江作為重要的產業基地,以「國家地方共建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 (國地中心)」為代表,正積極推動產業的技術突破和應用落地。 自智元、傅利葉、上海電氣等 10 家企業的 102 個人形機器人,同時出現在國地中心的兩層大樓裡,集中訓練行走、疊被子、洗碗、擰螺絲、銲接等技能。
台股新聞
迎接機器人熱潮,和碩 (4938-TW) 共同執行長鄭光志指出,目前和碩已經成立專業團隊研究,並透露今年 COMPUTEX 可望展示成果,共同執行長鄧國彥也說,和碩在工業用機器人著墨已久,現階段瞄準零組件生意,未來也不排除將觸角拓展至整機模組。
台股新聞
鴻海 (2317-TW) 董事長劉揚偉今 (3) 日出席「高雄智慧城市推動委員會年會」,會後受訪時指出,2024 年終會比往年還要好,今年集團營收會突破 7 兆元,未來在高雄也會跟輝達 (NVDIA) 合作服務型人形機器人。談到智慧城市,劉揚偉表示,智慧城市除了高雄外,後續台北、基隆都有可能,App 的部分大概今年會看到;平台會下一波再打造,先要有非常吸引市民的 App、吸引足夠的市民之後,才會開放平台。
港股
港股「人形機器人第一股」優必選 (09880-HK) 昨 (30) 日重挫逾 31% 後,今 (31) 日早盤再跌 10%,最低見到 56.2 港元,創上市以來新低價。2023 年 12 月 29 日優必選登陸港交所,至今剛好滿一周年,由於大部分股東的禁售期為一年,公司也正式迎來解禁潮。
雜誌
企業對 AI 投資逐漸從雲端延伸至邊緣運算,人形機器人產業迎來重要轉捩點,從 AI 半導體、大腦感測晶片、關鍵零組件到整機組裝等四個次族群,掀起了翻天覆地的革命!【文/周佳蓉】代表生成式AI的 ChatGPT 橫空出世之際,這兩年全世界都看到了AI產值的爆發威力,而以四大雲端CSP廠為首的 Gen AI 基礎設施建置不停歇之下,不斷調高AI資本支出,從核心算力著手,並完成各大平台語言模型(LLM)的訓練,也逐步為企業導入 GenAI 推論技術、發展邊緣AI打下了基礎。
台股新聞
隨著 AI 技術的快速發展,自動化已經成為產業轉型的重要驅動力,而機器人技術更在 AI 賦能下邁向新的高度。無論是人形機器人、協作機器人,還是 AMR(自主移動機器人),都在各個產業中大放異彩,成為工業與服務領域的核心競爭力。〈AI 技術加速機器人產業升級〉AI 技術的進步大幅提升了機器人的智能化與應用廣度,使機器人不再僅局限於重複性工作,而是能夠自主學習與應變,並且在複雜環境中靈活操作。
美股雷達
科技和人工智慧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使人形機器人似乎成為不那麼遙遠的現實。花旗分析師預計,到 2050 年,人形機器人市場將達到 7 兆美元。花旗全球洞察分析師 Rob Garlick 和 Wenyan Fei 近日在《Opening Bid》節目中,探討了未來 25 年人形機器人產業的發展前景。
台股新聞
2025 年,AI 機器人將成為全球科技產業最重要的話題,從工廠的高效自動化到家庭智慧助理,AI 機器人將會逐漸融入人類生活與工作,輝達(Nvidia)、特斯拉等科技巨頭的投入,進一步展現了 AI 機器人的特殊應用可能性與未來發展的潛力。〈AI 機器人:未來的生活與生產伙伴〉美國名媛金卡戴珊(Kim Kardashian)近期上傳了特斯拉新一代 AI 機器人「Optimus」的試用開箱影片,影片中可以看出 Optimus 已經能完成簡單的家務或跑腿,馬斯克先前曾預測,未來全球人形機器人的數量可能超過人類,到 2040 年至少會有 100 億台,成為人類生活和生產的得力助手。
A股
中國 A 股三大指數周一 (4 日) 齊步收紅,人形機器人與汽車概念股領漲,上證指數重返 3300 點大關,創業板指更飆漲近 3%,但滬深兩市結束連兩日破 2 兆人民幣成交量的動能。滬指上證指數 (SSEC) 周一收高 1.17% 至 3310.21 點,深證成指 (SZI) 亦漲 1.99% 至 10663.1 點,創業板指攀漲 2.93% 至 2185.98 點,滬深兩市成交額合計人民幣 1 兆 6939 億元,較上個交易日量縮 5365 億元。
科技
獲輝達 (NVDA-US) 、微軟 (MSFT-US)、OpenAI 跟亞馬遜 (AMZN-US) 等科技大咖投資的美國人形機器人公司 Figure AI,在成立短短兩年內打造出令人矚目的 Figure 系列機器人,該新創公司創辦人 Brett Adcock 最新表示,機器人在 3 年內將走入各個家庭。
科技
2024 年台灣機器人與智慧自動化展今 (21) 日登場,而廠商競相展示新品與搶單之際,中國兩個人型機器人大廠已迅速步入賣貨階段,即便上月傳出產業先驅的特斯拉(TSLA-US) 人形機器人 Optimus 對外銷售時間從明年推遲到 2026 年。
雜誌
文.張興華2024 台北國際自動化工業大展及台灣機器人與智慧自動化展,即將於 8 月 21-24 日在台北市南港展覽館盛大展開,包括來自國內及日本、歐美等地精密科技、自動化機械業者共計千餘家廠商參展。AI 教父黃仁勳將來台參加本屆展場的重頭戲將聚焦在「人形機器人」的展示及相關模組、感測元件等供應鏈技術應用等領域,值得一提的是主辦單位已邀請 AI 教父黃仁勳來台參加活動。
AI 人形機器人新創公司 Figure AI 發表第二代人形機器人 Figure 02,正如其名稱所暗示的那樣,這一堪稱目前最先進的人形機器人是 2023 年推出的 Figure 01 的後繼產品。此次最引人注目的補充是與 OpenAI 的長期合作夥伴關係,該合作幫助 Figure 在 2 月籌集了 6.75 億美元的 B 輪融資,獲得貝佐斯、Nvidia(NVDA-US)、微軟 (MSFT-US) 和 OpenAI 等重量級企業的支持,市值高達 26 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