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機器人
台股新聞
上銀 (2049-TW) 及子公司大銀微系統 (4576-TW)17 日同步除息,雙雙順利完成填息,昨天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法說會一席話,再度引爆機器人概念股熱潮,其中,大銀微盤中大漲逾 7%,上銀亦勁揚近 5%。台積電 (2330-TW)(TSM-US) 董事長魏哲家被問及如何看待人形機器人展望,他指出,人形機器人在今、明兩年談論還太早,預計最一開始將會應用在醫療照護產業,也引用客戶的看法,預期人形機器人的市場將是電動車的十倍大。
台股新聞
台積電 (2330-TW)(TSM-US) 董事長魏哲家今 (17) 日指出,人形機器人在今、明兩年談論還太早,預計最一開始將會用於醫療照護產業,也引用客戶的看法,預期人形機器人的市場將是電動車的十倍大。外資今日提問台積電對人形機器人的看法與整體潛在市場規模,魏哲家認為,人形機器人相當複雜,涉及溫度、壓力等感測技術,且因與人類直接連結,因此會相對謹慎,預期需要一段時間發酵,現階段談論仍太早。
台股新聞
鴻海 (2317-TW) 旗下線束廠廣宇 (2328-TW) 董事長李光曜表示,在人形機器人布局上將鎖定大關節應用,規劃併購的歐洲徑向電機廠目標第四季完成交易,在新應用的帶動下,未來 3 年營收翻倍,目標 2028 年衝 500 億元。李光曜表示,目前對歐洲徑向電機廠併購案已走到盡責調查 (DD) 階段,後續會取得過半股權,並將發展軸向電機產品。
A股
中國人形機器人市場迎來歷史性突破。中國移動 (600941-CN) 日前公布人形機器人代工服務採購案,總金額高達 1.24 億元人民幣,成為目前中國人形機器人產業中最大的一筆訂單,顯示出大型企業對 AI 應用與機器人技術的強烈需求。根據企查查資訊,此案由兩家企業中標,分別為智元機器人與宇樹科技。
台股新聞
復華投信今 (10) 日發布 2025 下半年台股展望,關稅及匯率議題將使行情呈現前低後高趨勢,預估大盤區間為 21000-25000 點,待貿易新秩序建立、不確定因素淡化後,AI 將引領台股重回成長創高之路,半導體 / ASIC 等供應鏈為產業長線布局主旋律,並看好人形機器人未來呈指數型成長;台幣升值內需受惠、高息低波個股則是傳產亮點。
美股雷達
特斯拉 (TSLA-US) 正經歷銷量大幅下滑之際,《華爾街日報》稱馬斯克不再關心汽車,已將心力轉向自動駕駛計程車和人形機器人。報導指出,特斯拉第二季全球汽車銷量年減 13.5%,第一季也下降 13%,陷入最嚴重的銷售困境之一。新車型的匱乏加劇銷售壓力,再加上內部高層動盪,外部面臨許多挑戰,特斯拉似乎已經「陷入了混亂」。
美股雷達
中國供應鏈的消息顯示,特斯拉 (TSLA-US) 正在集中調整人形機器人 Optimus 軟硬體技術細節,並於半個月前開始暫停採購 Optimus 零件。據《晚點 LatePost》旗下汽車品牌《晚點 Auto》周三(2 日)報導,兩位供應商人士說,特斯拉並未明確表示會減少機器人零件訂單,但要等到調整好 Optimus 的設計後,才會確定新的量產計畫,並重啟採購,調整可能需要兩個月。
美股雷達
兩位知情人士透露,台灣科技巨頭鴻海 (2317-TW) 正與美國 AI 晶片大廠輝達 (NVDA-US) 洽談合作,計畫在美國休士頓新建 AI 伺服器工廠中部署人形機器人。這將是輝達首次使用機器人參與產品製造,同時也是鴻海首座導入人形機器人的 AI 伺服器產線。
美股雷達
根據方舟投資(ARK Invest)最新發佈的《2025 年重大構想》(Big Ideas 2025)報告,人形機器人將成為自動化的下一波顛覆性力量。方舟指出,相較於傳統自動化僅能處理重複且專業的任務,人形機器人具備處理「通用性任務」的能力,有望實現體力勞動與經濟產出的脫鉤,全面提升生產效率與企業競爭力。
大陸政經
摩根士丹利 16 日發布一份研究報告指出,中國機器人市場正以驚人的速度成長,預計在未來四年內市場規模將翻倍,鞏固其在全球機器人領域的領導地位。此報告不僅凸顯了中國作為全球最大機器人市場的地位,更將中國視為推動成本效益和下一代機器人技術創新的全球中心。
台股新聞
廣達 (2382-TW) 今 (13) 日召開股東會,會後董事長林百里接受媒體訪問,談到近期 AI 浪潮帶動人形機器人商機,對此林百里不諱言「人形機器人又難做、又貴、又沒客人」,因此廣達尚未正式投入,將持續聚焦機械手臂發展。 林百里表示,從目前市場情況來看,對於人形機器人的未來發展,看好的、看衰的人都很多。
雜誌
AI從虛擬世界跨入實體應用,人形機器人正式邁向量產元年,台廠憑藉先進製程、關鍵零組件優勢卡位這塊兆元大餅。【文/周佳蓉】隨著AI技術的突破與應用場景不斷擴大,全球半導體與機器人產業正迎來嶄新篇章。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在股東會一句「多買台積電股票不會錯」,不僅道出公司信心,更揭示人形機器人已成為下一波半導體重要成長引擎。
美股雷達
Figure 創辦人兼執行長 Brett Adcock 日前在《彭博》訪談中揭示了公司在人形機器人領域的最新發展與核心策略。他強調,Figure 的最終目標並非單純製造機器人硬體,而是打造一套完整可部署於現實世界、具備自主作業能力的 AI 合成人類系統,實現「重建勞動力」的願景。
美股雷達
根據《彭博》報導,中國新創企業正在迅速崛起,在全球人形機器人市場中扮演日益關鍵的角色。雖然美國企業長期領先,但中國公司正透過技術創新與應用拓展,挑戰既有霸主地位,甚至有望超越。報導指出,中國在工業自動化領域的發展速度驚人,目前中國工廠機器人密度已高於美國與日本。
台股新聞
正崴 (2392-TW) 積極布局 AI 應用,公司透露,目前正與輝達 (NVDA-US) 積極合作人形機器人,主要聚焦機器人大腦訓練與手部觸覺應用,此外,正崴今年在美國安防市場也邁出大步,可望進一步擴大安防機器人應用。正崴董事長郭台強表示,中國安控廠大華遭美國封殺,正崴也透過子公司順勢接掌大華美國市場業務,並整合正崴集團內的機構件、鏡頭模組,以及推出新的安防軟體,進行垂直、軟硬整合,看好今年這一塊會有不錯的成長。
A股
中國智慧手機製造商榮耀正在發展人形機器人業務,其所開發的機器人跑步速度已達每秒 4 公尺。這是榮耀繼今年 3 月宣布百億美元 AI 轉型計劃的最新進展。今年 3 月,榮耀在 2025 世界移動通信大會上發布榮耀阿爾法戰略,宣布將從智慧手機製造商向全球領先的 AI 終端生態公司轉型,未來五年將投入 100 億美元構建全球 AI 終端生態系。
台股新聞
IC 通路大廠大聯大 (3702-TW) 今 (28) 日偕旗下世平、品佳、詮鼎及友尚四大集團於深圳舉辦的「新質工業・引領未來」工業峰會,並於會中指出,集團正佈局人形機器人商機,透過多元化產品線、生態系整合及深度的技術服務 3 大價值策略,搶占人形機器人市場先機。
A股港股
近日,小鵬汽車 (09868-HK) 宣布將於 2026 年內推出面向工業和商業場景的第五代人形機器人。事實上,目前全球已有多家主流車商透過自研、投資、合作研發等路徑進局人形機器人賽道。相關機構預計,2035 年,全球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將超過 4,000 億元人民幣。
美股雷達
特斯拉 (TSLA-US) 執行長馬斯克 (Elon Musk) 近期頻頻為旗下人形機器人 Optimus 業務搖旗吶喊。在接受《CNBC》電視台採訪時,他預言 Optimus 將成為「史上最偉大的產品」,並自信宣稱特斯拉是全球唯一具備量產 AI 人形機器人所有要件的公司。
基金
輝達( NVDA-US)執行長黃仁勳昨(19)日於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 2025)發表主題演講,他指出因應未來勞動力短缺,人形機器人將成為下一個數兆美元規模的產業。百達投顧表示,隨著人形機器人的進一步發展,機器人科技策略的投資範疇日益多元,為投資者提供了不同於傳統科技策略的新投資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