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泰金三度前進COP30藍區 籲公私協力、賦能中小企業 引領亞太自然金融
鉅亨網記者陳于晴 台北
國泰金控 (2882-TW) 深耕永續,再度站上國際舞台,此次前往巴西貝倫參與聯合國第 30 屆氣候峰會 (COP30),為台灣唯一三度前進 COP30 藍區 (Blue Zone) 的金融業者。本屆國泰金控擴大規模,與亞洲投資人氣候變遷聯盟 (AIGCC) 及世界氣候基金會 (WCF) 共同主辦「亞洲氣候金融會議」,以全球與區域視角探討如何擴大亞太氣候金融投資規模。

會中由國泰世華銀行副總經理温珍瀚親赴貝倫 COP30 藍區擔任與談人,與日本生命旗下日生資產管理 (Nissay AM) 永續投資執行官 Hiroshi Kobayashi、世界銀行氣候變遷集團全球主任 Valerie Hickey、新加坡淡馬錫控股 (Temasek Holdings Private Limited)ESG 投資管理總監 Weixiang Wang 進行深度交流。温珍瀚首先分享台灣被國際人士譽為美麗之島福爾摩沙,同時也是世界知名的半導體科技島。
在 AI 帶動電力需求激增的情況下,面向未來如何實現永續榮景,温珍瀚提到兩個觀察,首先是公私協力的重要性,他呼籲全球政府建立清楚穩定的政策訊號,增加私部門投資信心與長期資金投入;其次特別關注中小企業於資金、知識和技術的需求。
國泰金作為永續金融領航者,整合集團資源,除了提供資金與強化永續風險控管,更積極賦能中小企業穩健轉型,期盼能為客戶整合碳盤查、減碳技術等永續諮詢服務,並搭配客製化綠色金融解決方案,滿足企業永續轉型的各項需求,引領低碳未來。
温珍瀚也分享創新的自然金融解方,隨著自然、生物多樣性風險的衝擊日益嚴重,金融機構也應開始更靈活地嘗試發展自然正向 (nature-positive) 專案,比如針對綠色債券與綠色貸款的資金,可以限制其運用在綠色採購、森林復育、濕地保護等用途;永續連結貸款 (SLL) 與永續連結債券 (SLB) 可設定當借款人或發行人達成與自然相關的改善目標時,提供利率等優惠。
國泰金控於自然行動領域上,亦攜手在地永續農法顧問與學術機構如臺大實驗林,推動自然農法與生物信用額度方法學,使復育生物多樣性的價值能被衡量,為國際認證標準奠基,以期未來發展為生物信用額度市場,預期將帶動新一波自然金融浪潮。
本場會談由亞洲投資人氣候變遷聯盟執行長 Rebecca Mikula-Wright 擔任主持人,另邀請三位專家,分享多元視角的建言與解方,首先,日本生命旗下日生資產管理永續投資執行官 Hiroshi Kobayashi 呼籲,考量亞洲經濟發展與能源轉型的獨特與複雜性,應與歐美國家做出區隔,發展出具亞洲特色的轉型金融內涵。
新加坡淡馬錫控股 ESG 投資管理總監 Weixiang Wang 也分享其與阿聯酋氣候基金 ALTÉRRA 等推動之「催化資本基金」(Catalytic Transition Fund)經驗,藉由混合金融模式,為亞太新興市場及發展中經濟體募集 50 億美金的轉型資金。最後,展望亞太氣候投融資的未來,世界銀行氣候變遷集團全球主任 Valerie Hickey 除了呼籲政府強化財政規劃外,更應強化在地金融機構、永續專案開發者的能力建置。
- 免費體驗模擬交易 投資全球熱門資產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鉅亨贏指標
了解更多延伸閱讀
- 國泰金前10月賺942億元EPS 6.16元 國壽外匯準備金水庫逾600億元
- 國泰金共同主辦Taiwan COP5 李長庚:永續行動商品化、標準化才是實踐關鍵
- 擔心美股泡沫? 研究顯示:成長股ROE遠勝價值股 有助支持高估值
- 【台股操盤人筆記】AI舞會未散,震盪中仍見長線機會
- 講座
- 公告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