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樂觀情緒達7個月高點 但經濟衰退隱憂浮現
鉅亨網編譯劉祥航 綜合報導
儘管整體經濟背景日益不穩,華爾街的基金經理們正大舉重返股市。根據美國銀行周二 (16 日) 發布的最新《全球基金經理調查》,9 月份的全球股票配置比例升至 7 個月來的新高,而平均現金餘額則連續第 3 個月穩定在 3.9%。此現金水位通常被視為警訊,代表投資者可動用的資金不多。

市場的樂觀情緒已反映在股市表現,標普 500 指數周一收盤再創新高,那斯達克指數更是連續 6 個交易日創下歷史新高。包括富國銀行、巴克萊銀行、德意志銀行和雅德尼研究中心在內的策略師們,近期紛紛上調了對標普 500 指數的預測。他們認為,強韌的企業獲利、人工智慧 (AI) 的投資周期,以及聯準會 (Fed) 預期將放寬利率,是支撐市場下一波上漲的骨幹。
調查中,近半數的基金經理預期,聯準會未來 12 個月內將至少降息 4 次。
然而,美銀策略師 Michael Hartnett 指出,市場情緒尚未達到「完全欣快」的程度。目前的樂觀情緒雖高,但尚未觸及歷史上被視為反向賣出訊號的「狂妄自大」點。
儘管投資界信心滿滿,經濟數據卻顯示出裂痕。股市的上漲仍然高度依賴於少數幾家大型科技股,即所謂的做多七巨頭交易,這也是華爾街目前最擁擠的交易。與此同時,高達 77% 的基金經理預期,未來將出現「停滯性通膨」的環境,即經濟成長遲緩、通膨黏著以及失業率上升。
這種市場與經濟基本面的脫節,被摩根大通稱為「無就業擴張的奇特案例」——即使勞動市場惡化,股市仍因預期聯準會降息而上漲。事實上,勞動市場的裂痕正在擴大:16 至 24 歲年輕人的失業率自疫情以來首次攀升至雙位數,而應屆大學畢業生的失業率也高於整體勞動力。
另一方面,美國消費者的信心正在下滑。密西根大學 9 月份的消費者信心指數降至 5 月以來最低,長期通膨預期也連續第二個月上升。
最新民調顯示,近半數散戶投資者自稱為空頭,是 4 月以來最悲觀的數據。雖然 8 月的零售銷售數據優於預期,顯示家庭支出仍具韌性,但安永 (EY) 首席經濟學家 Gregory Daco 警告,市場相對於經濟下行風險,存在「過度繁榮」。他認為,關稅和移民限制等政策逆風,可能會抵銷 AI 投資和聯準會降息帶來的短暫提振效果。
- 核心地段×重大建設 國際資產新選擇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 講座
- 公告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