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行銷之王」到「信任危機」:雷軍為小米YU7正名 難掩產能與交付重壓
鉅亨網新聞中心
近日,小米創始人、董事長兼 CEO 雷軍再度化身「產品經理」,在社群媒體上發起一場關於小米 YU7 標準版命名的公開投票,試圖扭轉其被貼上「丐版」(乞丐版)標籤的負面認知。此舉引發全網熱議,然而,在這場看似尋常的行銷活動背後,小米汽車正深陷交付困難與消費者信任危機的泥沼。

「丐版」爭議與雷軍的應對
事件起因於一位百萬網紅分享小米 YU7 提車體驗時,提及自己是「全網少見的非 Max 丐版博主」。此言一出,立即觸動了許多網友將「標準版」等同於「配置最低」、「價格最便宜」版本的習慣性認知。為此,雷軍親自下場評論,強調 YU7 標準版配置「非常強大」,續航高達 835 公里,超越競品 Pro 或 Max 版,絕非「丐版」。
隨後,他更發起投票,詢問網友是否應將標準版改名為「Pro」或「Max 版」,以「對齊競品」。
雷軍列舉了小米 YU7 標準版的亮點配置,包括 835 公里續航里程、700 Tops 算力的 Thor 晶片以及 雷射雷達 等,直言這些配置足以與許多競品的高階版本一較高下。儘管投票結果顯示,超過 1.6 萬人傾向「低調一些,繼續叫標準版」,但業內人士普遍認為,雷軍發起投票的行為,本質上是一種 「使用者參與式行銷」,旨在透過低成本、高效率的互動,強化消費者對產品定位的重新審視,並提升產品關注度。
小米 YU7 標準版起售價 25.35 萬元,相比競品特斯拉 Model Y 具有價格優勢,並搭載 96.3kWh 磷酸鐵鋰電池、超級 800V 碳化矽高壓平台,零百加速 5.88 秒,以及雷射雷達等頂級硬體,確實達到了 30 萬元以下國產高端新能源 SUV 的頂尖配置。
銷售火爆下的交付困境與信任危機
小米 YU7 自發佈以來熱度空前,開售後 3 分鐘大定訂單突破 20 萬台,1 小時內突破 289000 台,18 小時鎖單量突破 24 萬台。然而,這份輝煌的訂單數據,與現實的交付能力形成了鮮明對比。資料顯示,小米 YU7 在 7 月的交付量僅為 6042 輛,佔小米汽車當月總交付量 3 萬台的 20%。
巨大的產能壓力導致所有版本交付週期遙遙無期:新增鎖單使用者最快需等超過 33 周,其中標準版等待週期更是長達 56-59 周,Pro 版 47-50 周,即便最快的 Max 版也需 42-45 周。漫長的等待讓部分準車主熱情消退,甚至考慮退訂,其他汽車品牌也趁機推出「截胡」方案。
雪上加霜的是,小米汽車近期還爆出「霸王條款」的「尾款門」事件。多位車主反映,在車輛尚未交付甚至未生產完成的情況下,被要求在 7 天內支付尾款,否則訂單可能被取消且定金不予退還。
此舉明顯偏離汽車行業通常提車或驗車時才支付尾款的交易習慣。網友對此評論褒貶不一,部分人認為可能是為防止消費者反悔,但更多人猜測小米汽車可能面臨 資金壓力,需提前回籠資金以保證供應鏈運轉,或藉此 清理「黃牛」囤積的訂單。
在當前競爭激烈的汽車市場中,消費者的選擇眾多,小米汽車的交付困境和尾款爭議,無疑已給雷軍帶來巨大的信任危機。面對這些挑戰,提升產能、最佳化交付流程並與消費者充分溝通,遠比考慮給標準版改名投票來得更為關鍵和有效。
- 檳城漲勢吸金,資金正悄悄進場中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