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對瑞士金條徵收關稅 這波操作實為「技術性增資」
鉅亨網編譯羅昀玫
《金融時報》報導,美國海關在 7 月底發出一封「裁定函」,明明以前都被當作免稅的「貴金屬」,現在一轉身被歸類成「進口商品」,要課重稅。這操作不只讓瑞士嚇傻,也讓全球市場措手不及。

美國海關與邊境保護局 (CBP) 7 月 31 日發布一份裁定函,指出上述規格的金條應歸類於須課徵進口稅的關稅代碼項下。這項變更終結了市場對金條持續享有免稅待遇的預期,並打破了長期以來「所有貴金屬可免關稅進口」的共識。
有分析猜測,川普這波操作其實是為「技術性增資」,減少發債壓力,還順手打擊幾個對手:
-
瑞士的黃金精煉主導地位?打掉!
-
倫敦的資金調度中心?斷流!
-
美國國庫資產?升級!
美國這番政策轉向,等同終結市場過往藉由提早進口避開潛在關稅的策略,並迫使供應鏈重新調整來源,但考量全球大多數黃金精煉產能集中於瑞士,短期內替代方案有限。
全球大約 90% 工業開採的黃金都會送到瑞士精煉,一旦這批金條無法免稅流入美國,意味著美國買金要多付一筆。
以現價每盎司 3400 美元來算,加上瑞士貨品 39% 的關稅,一根金條價格瞬間變成每盎司 4726 美元,投資人將眼巴巴看著荷包失血。
分析師預測,這場「金條門」的震央預估在倫敦,倫敦金銀市場協會 (LBMA) 相關資金流向可能受到干擾。
作為全球黃金交易的資金中心,倫敦銀行原本多靠著「空頭操作 + 借用金條」玩得風生水起,但這波操作等於直接叫他們拿出真金來!
近日,EFP 利差顯著擴大,顯示市場出現價格錯位,但租借利率尚未出現大幅飆升,顯示短期內倫敦仍有一定實體金屬供應。
然而,若空頭部位難以取得可交割金條,勢將導致部位強制平倉或延展,進一步壓縮資金流動性。
瑞銀發出警告:這不只是黃金變貴這麼簡單,而是整個市場的「信任機制」被挑戰。原本大家輪流質押、借出同一批金條來進行交易,現在突然被逼「拿真金說話」,那些沒金的,就只剩一聲「挖」。
更巧妙的是,美國背後還盤算這一個「神級」財政計畫。
原來,美國國庫裡那批黃金,帳面價格停留在「每盎司 42 美元」的遠古設定,但以現在市價 2800 美元重估,可望透過回購協議為美國財政帳戶注入高達 8,000 億美元資金,進而降低發債壓力。
若以瑞士商品適用的 39% 關稅計算,黃金價格帳面重估將提升至每盎司 4,726 美元,對美國財政部的潛在資產加增,一口氣膨脹 1.235 兆美元。
此舉也可能有助提升美國本土精煉業者與紐約商品交易所 (COMEX) 在全球黃金定價機制中的相對優勢。
綜合而言,美國對瑞士金條課徵關稅的政策不僅改變貴金屬進口邏輯,更可能為國際黃金市場、資金流動與地緣經濟格局帶來深遠影響。市場目前關注後續是否將擴及其他金屬類別,以及各國是否採取反制措施。
- 免費體驗模擬交易 投資全球熱門資產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