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5月FDI暴減99% 印巴空戰讓外資加速撤離「墳場」
鉅亨網新聞中心
印度中央銀行最新發布的數據震驚全球,今年 5 月印度淨外國直接投資(FDI)僅獲得 3500 萬美元,較上月驟降 99%,也比去年同期暴減 98%,創下歷史新低。

這一斷崖式的暴跌,不僅讓 2024-2025 財年印度淨 FDI 數據降至 3.53 億美元(相較於 2023-2024 財年的近 100 億美元,驟降 96.5%),更揭示了外資正從印度市場瘋狂撤退的嚴峻現實。
淨 FDI 是衡量一個國家吸引外資能力的重要指標,其計算方式為 FDI 流入量減去 FDI 流出量。儘管 2025 財年印度外資直接投資總額(FDI 流入量)較去年同期增長 13.7%,達到 810 億美元,但龐大的 FDI 流出量,加上印度本土企業本財年對外投資的 290 億美元,共同導致淨值幾近歸零。這意味著,儘管有新的資金流入,但更多舊有資金正在加速離開印度。
長期以來,印度在國際投資界被戲稱為「外資墳場」。從 Google、亞馬遜到 Nokia、三星、小米等跨國巨頭,幾乎所有進軍印度的外資企業都曾遭遇嚴苛的法律、搖擺不定的政策以及動輒數億美元的天價罰單。
例如,今年 3 月,印度政府就要求三星及其高階主管補繳 6.01 億美元的稅金和罰金,這筆金額幾乎等同於三星在印度全年的淨利潤,讓其一年的辛苦付諸東流。
印度政府對待外資的態度一貫強硬,明確要求「來投資可以,但利潤你們要全都留下」。為了達到這一目的,印度採取了一系列手段:2020 年開徵數位服務稅;2022 年修訂外資持股比例限制,導致外資企業在印投資成本激增;2025 年更計劃修訂新監管措施,收緊電子商務、製藥等領域的外資准入,並要求「新投資者不得透過離岸基金間接進入受監管產業」。這些政策無疑增加了外資在印度的經營風險和不確定性。
然而,儘管印度對外資的態度如此,為何仍有絡繹不絕的外國企業前仆後繼地湧入印度?答案在於印度龐大的人口和巨大的市場潛力。
許多企業抱持著僥倖心理,認為只要與印度高層建立良好關係,就能成為那個「幸運兒」,避免被「宰殺」。然而事實證明,那些自認為「門路夠硬」的企業,往往是第一個被印度政府盯上的目標。
印度政府深諳「殺雞取卵」不可取,因此採取「養肥了再宰」的策略,通常只對少數已養肥的企業開刀,罰沒其一年的營業額,使其「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在市場誘惑與政策風險之間掙扎。
過去,儘管被稱為外資墳場,印度在 2023-2024 財年的淨 FDI 仍接近 100 億美元。然而,今年 5 月數據的突然暴跌,引發了外界對印度到底發生了什麼的疑問。答案指向了 5 月 7 日晚間發生的印巴空戰。儘管印度在戰後大肆宣傳「勝利」,但其剛購入的法國「陣風」戰機被擊落的畫面,卻被全世界看在眼裡。
資本的嗅覺最為靈敏,對戰爭的恐懼遠超一切。儘管以印度的體量,巴基斯坦難以撼動,若爆發全面戰爭印度也可能獲勝,但這場小規模的局部衝突,卻充分暴露了印度軍事實力的「拉胯」。
連巴基斯坦都能輕易擊敗,那麼面對其他更強大的對手,印度如何保障國際投資者的資產安全?這讓原本就對印度營商環境充滿疑慮的投資者,對其地緣政治風險產生了更深的擔憂。
面對異常數據,印度央行仍試圖解釋,稱毛 FDI 增長說明印度市場仍具吸引力,高撤資率則體現出市場流動性增加,暗示市場機制趨於成熟。然而,淨 FDI 暴跌 99% 的事實,清晰地表明資本正在瘋狂逃離印度。這場資本大撤退,預示著印度過去的好日子,或許真的已經到頭了。
- 免費體驗模擬交易 投資全球熱門資產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