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美股

賓士賣不動Q2淨利暴減68% 中國多間4S店改賣華為車

鉅亨網新聞中心


曾為豪華汽車市場標竿的賓士,最新財報顯示第二季淨利暴跌 68.7%,創 4 年新低,導致股價崩跌。特別是關鍵的中國市場,傳出多間中國賓士 4S 經銷商已悄然終止授權,轉而銷售華為旗下的鴻蒙智行車款,顯示這個德國豪華品牌正經歷深層次的寒冬。

cover image of news article
賓士賣不動Q2淨利暴減68% 中國多間4S店改賣華為車。(圖:shutterstock)

根據賓士最新公布的財報,今年上半年集團總收入為 663.77 億歐元,年減 8.6%;其中第二季營收為 331.53 億歐元,年減 9.8%,創下四年來單季營收最低點。亞洲市場作為賓士重要的收入來源,上半年貢獻了總收入的 23%,但比例較去年同期下滑 2.3 個百分點,收入為 152.89 億歐元,年減 16.68%。


獲利方面更是慘不忍睹。上半年集團毛利為 120 億歐元,年減 19.6%;毛利率為 18.1%,下滑 2.5 個百分點。第二季毛利僅為 54.42 億歐元,年減 30.44%;毛利率降至 16.4%,下滑 4.9 個百分點。

最令人震驚的是淨利表現。上半年集團除稅後淨利為 26.88 億歐元,較去年同期暴跌 55.8%。第二季稅後淨利僅 9.57 億歐元,年減 68.7%,季減 44.71%。這是賓士 5 年來淨利首次跌破兩位數,甚至不及比亞迪第一季的獲利,顯示其獲利能力正遭受巨大衝擊。

賓士將慘不忍睹的財報歸因於銷量疲軟。今年上半年,梅賽德斯 - 賓士集團全球汽車銷量為 107.63 萬輛,年減 8%。其中,純電車型銷量僅 8.73 萬輛,年減 14%,佔總銷量比重僅 8.11%。第二季全球銷量為 54.71 萬輛,年減 9%;純電車銷量更是年減 18% 至 4.19 萬輛。

從各大主力市場來看,賓士面臨的銷售困境更為嚴峻。亞洲、歐洲和北美是賓士銷量的三大支柱,貢獻了九成以上銷量,但今年上半年這三大地區的交車量均出現下滑。其中,全球最大市場亞洲地區上半年累計交付 38.90 萬輛,年減 16%。歐洲市場上半年累計銷售 30.83 萬輛,年減 3%。北美市場上半年累計交付 15.75 萬輛,年減 6%。

在中、美兩大單一市場,賓士的下滑尤為明顯。上半年在中國交車 29.32 萬輛,年減 19%;在美國交車 14.20 萬輛,年減 6%。

美國市場電動車需求放緩 中國市場進退兩難

在美國市場,賓士承認高階車型需求穩健,但電動車需求已明顯放緩,經銷商庫存維持高水位。同時,關稅政策也可能打亂其定價、銷售和收入水平。為應對此情況,賓士近期宣布將暫停向美國交付 EQ 電動系列車型,並從 9 月 1 日起短期內停止生產美國工廠內的 EQE 及 EQS 車型。

在中國市場,賓士更是陷入「進退兩難」的局面。電動車推廣進展不順是其困頓的根源。面對國產新能源品牌的強勢崛起、快速搶佔市場份額,以及配置、技術的快速迭代,開發週期更長的合資新能源車型顯得「花樣不足」。為了維持銷量,賓士不得不將重心繼續放在豪華燃油車上,並採取降價措施,這不僅未能有效打開電動車市場,也損害了豪華車的品牌價值。

近期,不少車主反映收到 4S 店簡訊通知,購車門市已被賓士官方終止授權。全國多地賓士 4S 店,甚至包括當地最大門市,已悄然撤退,不少店面已被鴻蒙智行接手。這被許多人視為中國汽車產業內德系時代正在結束的象徵。

德國汽車產業的共同寒冬

賓士的困境並非個例,也反映了整個德國汽車產業正共同面臨的寒冬。從供應商到主機廠,無一倖免。大眾汽車集團上半年營收年減 0.3%,稅後利潤大跌逾 38%。保時捷、奧迪的全球銷量也分別下滑 6.1% 和 5.9%。就連全球第一大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博世,也因汽車市場壓力,計畫在未來幾年內裁員數千人。

面對嚴峻形勢,賓士已啟動裁員計畫,預計未來幾年內裁減 2 萬人,並將部分生產轉移至成本較低的國家,以削減 10% 的生產成本。

儘管電動化進展受阻,賓士年初表示將更專注於燃油車,但推動電動轉型仍是其必須做的事。賓士決定摒棄 EQ 系列命名體系,並重新設計造型,嘗試融入自身在燃油車市場的優勢。全新純電動 GLC 車型將於 9 月慕尼黑車展全球首發,搭載 MB-EA 平台,支援 800V 架構充電,續航約 600 公里。

這款新車能否贏回中國車主的心,將是賓士未來發展的關鍵。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