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經濟政策變動影響市場,港股受科技股拖累卻有亮點浮現
鉅亨網新聞中心
美國經濟政策影響消費股,港股面臨科技股拖累,全球市場動態複雜需關注
美國眾議院通過《大而美法案》,支持者認為將刺激經濟,尤其是消費股如耐吉和沃爾瑪有望獲得20%漲幅,但反對者警告其可能引發財政赤字飆升至7%[1]。同時,福特汽車因SYNC 3系統故障召回超過20萬輛車輛,顯示出其在安全管理上的挑戰,儘管其美國製造的優勢仍然存在[2]。這些事件反映出美國市場在政策與企業運營中面臨的複雜性,未來經濟走向仍需密切關注。
在香港,股市表現疲弱,恒生指數連續兩日收跌,失守24000點,主要受到大型科技股拖累。然而,生物醫藥及光伏太陽能概念股因政策利好逆勢上漲,顯示市場在不確定性中仍有亮點[3]。此外,美國與越南簽署的貿易協定將關稅大幅降低,顯示出後疫情時代全球經貿的新邏輯,越南的成功為中國製造業轉型升級提供了機會,並可能促使美國在其他貿易中調整關稅政策[4]。隨著地緣政治緩和及政策支持,市場分析師認為港股在2025年下半年將持續強勢,恒生指數每股盈利有望增長8.5%。
輝達 (NVDA-US) 股價持續攀升,推動CEO黃仁勳的財富激增近250億美元,顯示出市場對AI及高效能運算需求的強勁信心[5]。相對而言,台股在台積電 (2330-TW) 表現疲軟的影響下,今日收盤下跌165.47點,顯示出市場情緒偏向賣出,三大法人合計賣超36.22億元,尤其投信持續賣出,反映出資金流動性緊張及市場對未來不確定性的擔憂[6]。這種市場動態顯示出科技股的強勁表現與傳產股的相對疲弱形成鮮明對比,投資者需密切關注全球經濟變化對市場情緒的影響。
富邦人壽獲金管會批准試辦財富管理及國際保險業務,並推動保險融資,顯示其對高資產族群的重視,計畫整合金融服務以提升客戶體驗[7]。同時,美國企業高層對人工智慧取代大量工作表達擔憂,福特及摩根大通等公司表示未來將減少員工,顯示AI對勞動市場的潛在衝擊[8]。這些趨勢反映出金融與科技領域的變革,企業需調整策略以應對新挑戰。
Powered by Yushan.AI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