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面臨回調風險,烏克蘭重建與中歐外交緊張影響全球市場動態
鉅亨網新聞中心
美股面臨回調風險,烏克蘭重建與中歐外交緊張加劇影響全球市場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簽署法案,允許將礦產開採資金轉入烏美重建基金,這一舉措不僅顯示出烏克蘭在經濟重建上的決心,也標誌著與美國經濟合作的深化[1]。同時,發現資本管理公司創辦人Robert Citrone表示美國聯準會今年不會降息,並指出美股面臨短期回調風險,這反映出市場對降息的期待與經濟實際情況的脫節[2]。在此背景下,烏克蘭的重建計畫可能吸引外資流入,而美國經濟的穩定性則將影響全球市場的資金流向,特別是在拉丁美洲等新興市場的投資機會上,未來的資產重估潛力值得關注。
美國眾議院通過川普主導的「大而美法案」,該法案將導致未來十年聯邦赤字增加3.4兆美元,並引發民主黨的強烈反對,認為其將社會保障資源挪用以減輕富人稅負[3]。此外,中國汽車製造商以「矽谷速度」顛覆傳統汽車業,開發新車的時間縮短至18個月,顯示出其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優勢,尤其是比亞迪等企業透過高效率的組織文化和價格戰策略,正在重塑市場格局[4]。這些動態不僅影響美國的財政政策,也顯示出全球產業競爭的加劇,市場面臨更多不確定性與挑戰。
中歐外交關係顯著降溫,中國政府計劃縮減原定為期兩天的中歐峰會至一天,並取消合肥的商務會議,顯示雙方因烏克蘭戰爭及中國產業政策等問題而緊張,歐盟也已取消高階經貿對話[5]。在美國方面,財政部長貝森特表示,貿易關稅的延長將由總統川普決定,並透露美國已與越南達成原則性協議,顯示美方在貿易政策上持續謹慎[6]。同時,電動車補貼的取消可能為新創公司如Rivian和Lucid帶來市場機會,儘管兩者交車表現不如預期,但第三季將顯著增長[7]。此外,CoreWeave獲得搭載輝達新AI晶片的伺服器系統,顯示其在AI運算市場的競爭力,並促使相關股價上漲[8]。整體而言,全球貿易及科技領域的變化,將對市場動態產生深遠影響。
Powered by Yushan.AI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