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電池技術突破與美中貿易回暖,全球市場迎新挑戰與機遇
鉅亨網新聞中心
台灣電池技術突破與美中貿易回暖,全球市場面臨新挑戰與機遇
工研院與法國 Saft 的合作開發高性能磷酸錳鐵鋰 (LMFP) 電池技術,標誌著台灣在電動車及儲能系統市場的技術突破,該技術在提升能量密度的同時,將助力台灣電池產業的國際競爭力[1]。此外,美國與印度的貿易談判加速,雖然在農業及乳製品關稅上仍有分歧,但雙方對於降低關稅的意願顯示出美國企業進入印度市場的潛力,這將進一步促進兩國經濟合作[2]。這些動態反映出全球市場對於技術創新及貿易協議的重視,未來將影響相關產業的發展趨勢。
美國解除對中國出口乙烷的禁令,顯示美中貿易關係逐步回暖,這一政策改變將有助於穩定雙邊貿易流通,尤其是對中國化工產業的影響深遠[3]。同時,聯發科 (2454-TW) 除息後每股配發25元現金股利,成功填息,顯示市場對其穩健的現金流和股東回報的信心,並吸引了大量小股東的關注[4]。這些情況顯示在全球經濟不確定性中,企業的穩定性和股東回報成為市場投資者的重要考量,未來可能進一步影響資金流向及市場情緒。
2025年上半年,倫敦現貨黃金價格上漲25.7%,創下近18年最大半年漲幅,主要受地緣衝突、美元走弱及央行購金等因素影響,金價在下半年有望持續震盪上行[5]。同時,美國科技富豪籌備的新銀行Erebor,專注於高風險科技及加密貨幣企業,旨在填補矽谷銀行倒閉後的市場空白,並計劃提供傳統及虛擬貨幣服務,顯示出對創新經濟的強烈支持[6]。這些情況反映出市場對避險資產的需求與新興科技融資的雙重關注,預示著未來金融環境的變化。
研究指出,最佳的ETF成分股數量為30檔,超過此數量後風險降低的邊際效益顯著下降,這使得如中信小資高價30(00894-TW)等聚焦30檔成分股的ETF在近三年內累積報酬率達125%,表現優於多數市值型ETF[7]。隨著美國與越南貿易協議的達成,科技股如輝達和Meta的股價創下新高,推動科技基金的績效回升,顯示市場對AI及雲端運算需求的強勁信心[8]。在此背景下,投資者若追求超額報酬,選擇聚焦30檔成分股的策略型ETF,或透過全球科技主題基金把握AI產業的中長期成長機會,將是明智之舉。
Powered by Yushan.AI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