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面臨外資減少與地緣政治挑戰,市場需謹慎應對新政策影響
鉅亨網新聞中心
亞洲市場動態與美國經濟挑戰:企業應對新政策與投資減少的複雜局勢
鮮京集團在崔泰源的領導下,以27.1385兆韓元的營業利潤超越三星電子,成為南韓企業的利潤王,這一成就主要得益於SK海力士的卓越表現,儘管三星在銷售額和淨利方面仍佔優勢[1]。此外,泰國政府計劃將大麻重新列為毒品,僅限醫療用途,這一政策轉變反映了對娛樂用大麻濫用問題的擔憂,並將對相關產業造成深遠影響[2]。這些動態顯示出亞洲市場在產業結構調整和政策變遷中的複雜性,企業需靈活應對以維持競爭力。
根據美國商務部最新數據,2023年第1季外國對美國直接投資(FDI)驟減34%,降至528億美元,顯示出川普政府的關稅政策所帶來的商業不確定性對外資投資意願的重大影響[3]。雖然部分分析認為這一降幅可能是暫時性的,但新製造業投資項目仍有望帶來資金流入,然而FDI的減少已推動美國經常帳赤字達歷史新高[3]。同時,伊朗與以色列的停火協議雖然暫時緩解了緊張局勢,但美國對伊朗的制裁政策卻遭到質疑,未能有效遏制其核計畫,反而促使核能力加速發展,這一情況可能促使美國重新考慮與伊朗的經濟合作,以減少核擴散風險並促進自身經濟利益[4]。這些因素共同影響著美國的經濟增長前景,未來的政策走向將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
美國堪薩斯聯邦準備銀行總裁施密德指出,聯準會目前的觀望政策是適當的,因為需評估關稅對經濟的影響,並強調美國經濟的韌性使其有時間觀察通膨數據[5]。在此背景下,市場對於美國10年期國債殖利率的看法也出現變化,交易員押注其將跌至4%,這與聯準會釋放的鴿派訊號及中東局勢緊張有關[6]。此外,Google DeepMind推出的Gemini On-Device機器人語言模型,顯示出科技公司在AI領域的持續創新,這可能進一步影響市場對於科技股的投資情緒[7]。然而,隨著美國對伊朗的軍事行動未能徹底摧毀其核設施,地緣政治的不確定性仍然是市場需密切關注的因素[8],這些因素共同影響著投資者的信心和市場走向。
Powered by Yushan.AI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