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供應鏈脆弱加劇,企業積極應對AI整合與市場挑戰
鉅亨網新聞中心
全球供應鏈脆弱性加劇,企業積極應對市場變遷與AI技術整合挑戰
面對中國稀土出口限制,戴姆勒卡車 (Daimler Truck) 決定提高庫存以降低供應風險,顯示出汽車產業對供應鏈穩定性的重視[1]。同時,美股因美國零售數據疲弱及中東衝突擔憂而開低,反映出市場對經濟前景的擔憂情緒上升[2]。這一系列事件揭示了全球供應鏈的脆弱性及市場對不確定性的敏感度,企業在資源配置及風險管理上需更加謹慎,以應對潛在的市場波動。
甲骨文 (ORCL-US) 與馬斯克旗下的 xAI 合作推出 Grok 3 雲端服務,意在進軍企業生成式 AI 市場,挑戰業界巨頭如 OpenAI,顯示出企業對於 AI 整合需求的強烈趨勢[3]。此外,羽絨衣代工廠廣越 (4438-TW) 受益於約旦低關稅優勢,訂單增幅達 4-5 成,並計劃擴產以應對需求,展現出全球供應鏈在政策變化下的靈活調整能力[4]。這些動態顯示出企業在面對市場變遷時,積極尋求創新與擴張的策略,並強調了 AI 技術在提升競爭力中的關鍵角色。
華星光 (4979-TW) 董事長簡惠敏指出,隨著AI技術的普及,數據中心對光通訊速度的需求持續上升,未來將專注於800G/1.6T光通訊產品的開發,並提升垂直整合能力以應對市場挑戰[5]。與此同時,華城電機 (1519-TW) 總經理許逸德則強調「台灣+1」模式無法有效解決供應鏈問題,並提出在客戶附近設倉的策略以降低關稅影響,計劃透過併購擴展國際市場[6]。這些策略體現了企業在不確定的全球經濟環境中,如何靈活調整以維持競爭力和增長潛力。
輝達 (NVDA-US) 在 AI 硬體供應鏈中佔據主導地位,其營收的54%來自四家未具名客戶,顯示出其收入集中風險的潛在威脅[7]。儘管如此,輝達的股價仍具吸引力,吸引投資者關注。另一方面,騰訊 (00700-HK) 正積極拓展歐洲雲端業務,計劃挑戰亞馬遜 (AMZN-US)、微軟 (MSFT-US) 和 Google (GOOGL-US) 的市場地位,並利用其在遊戲和影音串流的技術優勢,推動雲端服務的差異化競爭[8]。這兩家公司在各自領域的策略布局,反映出科技產業在全球市場中的競爭加劇,並顯示出對AI及雲端服務需求的持續增長。
Powered by Yushan.AI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鉅亨贏指標
了解更多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