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貿易緊張降溫與AI技術革新驅動金融市場風險與機會
鉅亨網新聞中心
美中貿易緊張降溫與AI技術進步牽動金融市場風險與機會
美國國債殖利率因市場對美中貿易談判重啟的期待而小幅下滑,10年期美國公債殖利率降至4.478%[1]。同時,中國的AI技術也在迅速發展,DeepSeek模型以低成本和高性能逐漸縮小與OpenAI的差距,顯示出中美在AI領域的競爭日益激烈[2]。隨著中國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的訪英及即將公布的消費者物價指數和生產者物價指數,市場對於經濟數據的敏感度提升,未來的經濟走向將受到密切關注。尤其是在AI技術的進步可能改變市場格局的背景下,投資者需謹慎評估風險與機會。
英國金融行為監理總署 (FCA) 與輝達 (NVDA-US) 合作啟動「超級沙盒」計畫,旨在協助金融業安全實驗人工智慧 (AI)。此舉顯示出金融科技領域對於創新技術的迫切需求[3]。與此同時,馬斯克與川普的公開衝突對 xAI 的 50 億美元融資案造成影響,摩根士丹利 (MS-US) 可能需對債券折價以應對市場對該公司風險的擔憂[4]。這些事件反映出金融市場在面對技術創新與政治風險時的脆弱性,投資者需謹慎評估潛在影響。尤其是在AI技術重塑金融業的背景下,市場對於企業的信心與風險管理能力將成為關鍵因素。
隨著中美貿易關係逐漸緩和,波音 (BA-US) 成功向中國交付首架737 MAX客機,象徵著美中貿易緊張局勢的降溫,並計劃在今年內供應50架飛機,顯示出對中國市場的重視[5]。此外,日本首席關稅談判代表赤澤亮即將展開第六輪關稅會談,強調日本對美國加徵關稅的強烈反對,並提出供應鏈合作及農產品進口等方案,顯示出日本在貿易談判中的積極姿態[6]。然而,上海的外來人口大幅減少至983.49萬,顯示出經濟結構面臨挑戰,專家呼籲應加強對外資的吸引力以應對人口流失[7]。此外,美國經濟學家沃爾夫批評美式資本主義的制度性困境,並建議借鑒中國的混合經濟模式,以應對貿易戰挑戰,強調制度改革的重要性[8]。這些動態顯示出全球貿易環境的變化及各國在應對經濟挑戰上的不同策略。
Powered by Yushan.AI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