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金融動態:美國降息預期、日元貶值及高教市場競爭加劇
鉅亨網新聞中心
全球金融與供應鏈動向:美國降息預期、日元貶值與高等教育市場競爭加劇
華南金 (2880-TW) 在第一季法說會中指出,房貸業務年減80%主要因央行信用管制及美國關稅影響,預計美國聯準會將降息兩碼,減輕外幣資金成本壓力[1]。同時,蘋果 (AAPL-US) 在印度的iPhone出貨量年增76%,顯示其加速「印度製造」計劃,但面臨川普及北京的貿易阻力,且印度產能無法滿足美國需求[2]。這些因素顯示出全球供應鏈及金融政策的變化對市場的深遠影響,未來需密切關注相關政策及市場反應。
日本財務省計劃減少長期國債發行以應對利率上升及債務問題,這一政策可能導致日元貶值及全球債市震盪加劇[3]。此外,國發會的景氣對策信號顯示經濟成長面臨挑戰,指數創半年新低,反映出國際經貿環境的不確定性[4]。儘管AI應用推動製造業銷售上升,全球關稅政策及央行貨幣政策的分歧仍可能影響下半年經濟走向,因此市場需密切關注這些變化對投資環境的影響。
隨著川普政府取消哈佛大學招收國際學生資格的政策,約7000名外國留學生面臨不確定性,東京大學及香港多所大學積極表態接收這些學生,顯示出全球高等教育市場的競爭加劇[5]。同時,全球債券市場動盪不安,長期債券殖利率上升,特別是日本30年期公債殖利率創下新高,顯示市場對財政穩定性的擔憂加劇[6]。在此背景下,投資者需重新評估固定收益策略,並考慮持有實質資產以應對潛在的主權債務危機,這將影響全球經濟的穩定性與成長前景。
金管會主委彭金隆於記者會中強調,隨著限空令於5月26日退場,台股市場已逐步回歸理性,儘管近期走跌,外資仍持續淨買超,顯示市場信心尚存[7]。他指出,未來將針對擔保品運用進行常態化研議,以確保資本市場穩定,並強調金管會將保持高度警戒,隨時關注市場動態。這反映出對於全球政經變化的敏感度及對市場機制的重視,顯示出在不確定性中尋求穩定的必要性。
台灣啟動碳匯計畫吸引企業關注 港股小幅上漲,萬達資產出售應對挑戰
台灣證交所啟動「自然碳匯永續共生行動計畫」,選定宜蘭、雲林各50公頃作為碳匯示範,顯示出自然碳匯在淨零轉型中的重要性,並吸引企業如Google、Meta等的關注[8]。港股市場在消費板塊的帶動下小幅上漲,恒生指數收於23381.99點,顯示出資金流入的活躍度,儘管北水流入速度放緩,醫藥板塊仍具投資潛力[9]。這些動態反映出市場在面對環保政策與經濟復甦之間的微妙平衡,未來將持續影響投資者的策略選擇。
另一方面,王健林的萬達集團進行大規模資產出售,涉及48家公司股權,交易金額可能達500億元人民幣,這一「斷腕式」自救策略旨在緩解短期債務並剝離非核心資產,顯示出其面臨的多重挑戰[10]。同時,特斯拉在歐洲的銷量驟降49%,被比亞迪超越,顯示出品牌形象受損及市場競爭加劇的壓力,馬斯克的政治爭議及產品老化問題成為主要原因,未來五年他仍計劃穩定市場信心[11]。這些事件反映出企業在當前經濟環境中的應變能力與市場競爭的殘酷性。
晶技股東會通過現金股息及董事改選,肯德基五年內投資20億美元擴張市場
Powered by Yushan.AI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鉅亨贏指標
了解更多#波段回檔股
#動能指標下跌股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