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股受美國關稅影響震盪,長實貪腐案引發市場憂慮,科技產業迎成長機會
鉅亨網新聞中心
台股震盪受美國關稅影響,台積電成焦點,長實集團貪腐案引發市場擔憂
台股在美國關稅政策影響下出現震盪,尤其是台積電 (2330-TW) 的表現成為市場焦點。隨著反彈逾4000點後,市場情緒轉向高檔震盪期,投資者需謹慎應對潛在的波動風險[1]。此外,李嘉誠家族旗下的長實集團因貪腐事件受到關注,這可能對其股價及市場信心造成影響,顯示出香港市場在政治與經濟交織下的脆弱性[2]。整體而言,市場需密切關注國際局勢及企業治理風險,以制定相應的投資策略。
全球市場動態:AI驅動半導體成長,中美貿易政策影響投資風向
在COMPUTEX 2025大會上,輝達 (NVIDIA) 執行長黃仁勳指出,人工智慧 (AI) 將重塑產業格局,未來AI基礎設施將取代傳統資料中心,這一趨勢促使基金經理人看好半導體先進製程及美國製造回流的相關個股。根據報導,2025年全球半導體市場將達6970億美元,顯示需求穩健成長[3]。同時,台灣經濟部長郭智輝強調,台灣在美國設廠的能力及計劃建立德州產業園區,將進一步促進台美製造業的互補性,並在90天的關稅緩衝期內爭取更佳條件,顯示出台灣在全球供應鏈中的重要角色[4]。這些動態不僅反映出科技型基金的投資熱潮,也突顯了選股策略在長期報酬中的關鍵性,市場對於未來的成長潛力充滿期待。
摩根士丹利 (MS-US) 和摩根大通 (JPM-US) 上調中國 GDP 增速至 4.5%,主要因中美貿易摩擦緩和及政策刺激的影響,顯示出市場對中國經濟復甦的信心,尤其是在科技與高股息類股方面的投資機會[5]。同時,因美國總統川普延後對歐盟的高關稅措施,黃金價格出現回調,顯示避險需求減弱,但分析師指出,地緣政治與經濟風險仍然存在,金價在財政赤字擴大的背景下仍具支撐[6]。這些動態反映出全球市場在面對不確定性時,投資者對科技創新及高股息資產的偏好逐漸上升,並可能影響未來資金流向。
川普政府宣布將18日至24日定為「世界貿易周」,強調將加強打擊不公平貿易行為,並對歐盟及非美製智慧手機徵收高額關稅,這一系列措施無疑加劇了市場的不確定性[7]。同時,川普延長與歐盟的貿易談判期限至7月9日,這一決策促使國際油價上漲,顯示市場對貿易談判的敏感度[8]。分析師指出,貿易政策的不確定性及美國財政狀況將持續影響投資者的風險偏好,尤其在OPEC+可能增產的背景下,油價的上行空間受到限制,未來市場需密切關注川普的貿易政策走向及其對全球經濟的潛在影響。
在地緣政治風險加劇的背景下,烏克蘭的美元債券今年已下跌超過10%,成為新興市場中表現最差的資產,顯示出投資者對和平前景的悲觀情緒[9]。與此同時,美國總統川普的關稅政策則明確將重心轉向國防和科技產品,強調不再支持紡織業,這一政策可能會進一步擾亂全球市場,並引發對美國製造業未來的擔憂[10]。這些動態不僅影響了烏克蘭的資本流動,也可能對其他新興市場造成波及,投資者需密切關注相關國家的政治與經濟變化。
資安與手機市場回暖,台灣科技產業迎成長機會,摩根大通警示中國房地產分化挑戰
資安產業因政府推動「五大信賴產業」政策而受到市場熱捧,欣普羅(6560-TW)、昇銳(3128-TW)及杭特(3297-TW)三檔安控股強勢漲停,顯示出投資者對於資安需求的信心。特別是欣普羅在輝達執行長演講中曝光後,股價持續走高,杭特則因應AI需求推出創新產品,營收顯著增長[11]。此外,台灣手機市場也顯示回暖跡象,4月銷量較上月增長3%,蘋果iPhone 16系列持續霸榜,三星Galaxy A56成為安卓陣營的亮點,顯示消費者對新機型的購買意願提升,並受到電信業者促銷方案的推動[12]。這些趨勢反映出科技產業在市場需求回升及政策支持下,正迎來新的成長機會。
新紡 (1419-TW) 董事長吳昕恩透露,友誼大樓的標售若順利將於年底入帳,並計劃持續開發北士科的土地資產,顯示出公司在土地資源管理上的長期規劃[13]。同時,主動式ETF市場也展現出活力,00982A在市場波動中逆勢上漲,反映出投資者對於靈活投資策略的需求[14]。這些動態不僅顯示出台灣市場的多樣性,也暗示著未來資本配置的趨勢將更加注重靈活性與長期價值的平衡。
勤誠 (8210-TW) 近期因輝達 (NVDA-US) 的 GB200 訂單穩定增長,股價大幅上漲,顯示出伺服器機殼市場的強勁需求,尤其是在全球 AI 產業蓬勃發展的背景下[15]。同時,沙烏地阿拉伯成立首家國營 AI 企業 Humain,計劃每年投入300億美元以推動 AI 技術的自主研發,並吸引輝達、超微 (AMD-US) 等科技巨頭的合作,顯示出該國在全球 AI 產業鏈中的野心[16]。這些動態不僅反映出科技產業的結構性成長,也為相關企業帶來了新的商機,未來市場競爭將更加激烈。
摩根大通指出,中國房地產市場在2023年面臨止跌回穩的關鍵挑戰,儘管一二線城市顯示穩定跡象,但三、四線城市的調整可能延續至2026年,顯示市場分化趨勢明顯[17]。政策托底效應逐漸顯現,尤其是一線城市可能放鬆限制性政策,改善型需求成為市場主力,而剛需市場則仍持觀望態度。專家認為,市場復甦需依賴宏觀經濟及居民收入增長,2023年將是政策支撐與市場出清的關鍵過渡期,未來的市場走向仍需密切關注。
Powered by Yushan.AI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鉅亨贏指標
了解更多#營收創高股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