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7會議引發匯率與債務擔憂,美國經濟挑戰加劇,台股受影響但航運與綠能股表現亮眼
鉅亨網新聞中心
G7會議掀起匯率與債務擔憂,美國經濟挑戰加劇,全球市場尋求新增長動能
在G7財長會議上,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與日本財務大臣加藤勝信重申匯率應由市場決定,未對日元匯率進行深入討論,導致日元短暫走弱後回升,顯示市場對匯率協議的期待未能實現[1]。同時,摩根大通執行長戴蒙警告美國面臨滯脹風險,指出地緣政治及赤字問題對經濟穩定的影響,並認為聯準會的觀望策略是正確的[2]。這些因素共同影響市場情緒,尤其是在美中貿易談判背景下,未來的經濟走向仍需密切關注。
美國總統川普的減稅政策可能在未來十年內使預算赤字增加4兆美元,進一步加重美國36.2兆美元的債務負擔。雖然該法案因共和黨內部分歧而停滯,但專家認為將在2025年底前通過,這使得債券投資者感到不安[3]。目前美國國債面臨挑戰,穆迪下調信用評級後,20年期美債標售需求疲軟,最高得標利率達5.047%,顯示市場對美國財政惡化的擔憂[4]。Yardeni Research指出,亞洲大部分美國國債持有者並未「拋售美國」,但若法案推動,10年期美國公債殖利率可能飆升至5%甚至超過6%,顯示出財政可持續性問題的嚴重性,並可能導致美債的期限溢價進一步上升,對美國作為全球主要儲備貨幣的地位形成挑戰。
隨著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逼近5%,市場對股市的擔憂加劇,然而同時為債市創造了進場機會。經濟學家建議採取殖利率區間操作策略以應對波動[5]。在此背景下,中國與東協完成自貿區3.0談判,涵蓋數位及綠色經濟等新章節,顯示區域經濟一體化加速,為全球貿易保護主義提供了有效對策[6]。這一系列動態反映出全球市場在面對利率上升與貿易變革的挑戰中,尋求新的增長動能與合作模式。
全球半導體產業在台灣的科技博覽會上聚焦人工智慧的未來,輝達 (NVDA-US) 執行長黃仁勳強調供應鏈挑戰及美國關稅對行業的影響,顯示出當前市場的不確定性[7]。同時,美國國債已突破36.2兆美元,德銀策略師警告財政狀況岌岌可危,特別是在失去AAA評級後,未來經濟成長可能無法支撐高額支出[8]。這些因素共同影響市場情緒,投資者需密切關注科技與財政政策的交互作用,因為這將直接影響全球資本流動及半導體產業的發展前景。
台股因美國稅改影響下跌,航運股與綠能概念股表現亮眼
在美國稅改及債務問題影響下,台股於22日出現避險情緒升溫,最終收於21,670.96點,跌132.95點,跌幅約0.6%[9]。台積電 (2330-TW)(TSM-US) 和聯發科 (2454-TW) 分別下跌0.8%及1%。在美中關稅戰緩和的背景下,航運股表現亮眼,萬海 (2615-TW) 漲停,陽明 (2609-TW) 漲約5%[10]。同時,士電 (1503-TW) 受益於用電需求上升,漲約5%,顯示市場對重電及綠能概念股的信心回升。此外,士林三寶中的新紡 (1418-TW) 受輝達 (NVDA-US) 加持,漲停後累計漲幅達55%,反映出資產題材的熱度持續升高。
台積電 (2330-TW) 旗下的采鈺 (6789-TW) 在股東會上指出,影像感測器業務因應Android手機市場的成長及高畫素需求而展現出強勁的動能。然而,整體業績面臨下滑壓力,這反映出市場對於CIS需求的複雜性,尤其在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加劇的背景下,企業需靈活調整策略以應對變化。未來的市場競爭將更加激烈,企業的創新能力和市場適應性將成為關鍵成功因素[11]。
美軍重視AI技術,台灣設主權基金強化競爭力,成都吸引年輕人推動經濟增長
Powered by Yushan.AI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鉅亨贏指標
了解更多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