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子彈打不穿陸股!滬指朝連九漲邁進 外資持續看好 押寶「消費+科技」雙引擎
鉅亨網編譯陳韋廷 2025-04-18 09:40

中國上證指數 (SSEC) 朝連 9 個交易日上漲邁進之際,外資機構持續看多中國股市,高盛 (GS-US) 、摩根大通 (JPM-US) 等投行近期密集發布報告,認為在地緣政治風險與美股波動加劇的背景下,中國資產展現出罕見的投資性價比。
高盛最新報告預測,MSCI 中國指數未來 12 個月將上漲 12%,滬深 300 指數預期漲幅達 15%,此一判斷基於海外資金分散風險需求與中國政策紅利釋放的雙重邏輯。
在美股周三 (16 日) 重挫的市況下,A 股三大指數低開高走實現連 8 紅,滬指收復 3400 點大關。高盛中國首席股票策略師劉勁津指出,外資目前面臨美股十年牛市後的估值焦慮,而中國科技股本益比處於歷史低位,加上消費復甦與產業升級政策預期,形成極具吸引力的「估值窪地」。
高盛也特別指出,A 股受國內散戶資金支撐更具韌性,消費與地產類股改善將成主要驅動力,科創 50、創業板指等小盤股指數或跑贏大盤。
此外,從資金流向觀察,南向資金近期呈現加速佈局態勢。
高盛認為,港股目前 10 倍本益比較美股折價顯著,但 A 股將更受益於本土政策刺激,這也是高盛今年內第三度上調中國資產目標點位的重要依據。
數據顯示,北向資金年初迄今已淨流入逾 1500 億元人民幣,外資持股比例回升至 2022 年以來的高點區間。
針對川普政府加徵關稅的影響,外資機構普遍認為實際衝擊有限。摩根大通 (下稱小摩) 出具研究報告指出,美國市場收入僅佔中國網路企業總營收的 1.8%,線上消費受關稅傳導效應不足 0.5%。
小摩指出,跨境電商以外的網路公司基本面幾乎不受影響,拼多多因依賴美國市場成為受衝擊最大的標的,而騰訊、網易憑藉遊戲業務的抗週期屬性更具防禦性。
金瑞基金數據進一步印證,阿里、京東等主要企業 98% 以上的營收源自中國本土市場。
從產業配置策略來看,外資正形成「科技 + 消費」雙輪驅動共識。高盛將 AI、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列為重點超配領域,認為科創板「硬科技」企業估值修復空間顯著。小摩也維持阿里巴巴、騰訊等網路龍頭「增持」評等,強調數位娛樂業務的逆週期特性。
值得注意的是,外資機構對政策工具箱的預期持續升溫,認為特別國債發行、消費補貼等組合拳將有效對沖外部不確定性。從高盛 2025 年 1 月提出的 20% 年度漲幅預測,到當下 12% 的階段性目標,外資對中國資產的樂觀預期呈現階梯式強化態勢。
延伸閱讀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