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智駕PK比亞迪:中國車企智駕突圍策略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25-02-19 14:40

中國智慧駕駛市場競爭日趨白熱化,華為與比亞迪 (002594-CN)(01211-HK) 之間的角力備受矚目。媒體指出,這不僅是技術路線之爭,更是關乎中國汽車產業未來發展方向的戰略之爭。
導火線:余承東與王傳福的隔空交火
華為常務董事、終端 BG 董事長余承東與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之間的隔空喊話,點燃了這場智駕大戰。余承東強調「智能駕駛,湊合能用與好用並安全,是完全不同的境界」,暗示比亞迪的智駕方案不夠完善。而王傳福則反擊稱「用 30 萬的硬體做智駕,小學生都會!」,強調比亞迪智駕方案的性價比優勢。
華為在過往的發言中,更堅持技術領先路線,其 ADS 高階自動駕駛系統採用高算力晶片和多個感測器,包括激光雷達。
當地媒體比較認為,華為智駕方案的優勢在於:
- 硬體配置高: 華為 ADS 採用 400+TOPS 算力,配備 3 個激光雷達。
- 技術自研: 華為強調全端自研,掌握核心技術。
- 安全性能強: 華為 ADS 在夜間 AEB 剎停成功率高,雨霧天誤剎率低。
然而,華為智駕方案的價格也相對較高。例如,問界 M9 等車型搭載華為 ADS,售價 46.98 萬元人民幣起。
比亞迪:性價比至上
比亞迪則走性價比路線,致力於將智能駕駛技術普及到更多大眾車型。比亞迪智駕方案的特點是:
- 純視覺方案: 比亞迪採用純視覺方案,依賴攝像頭和演算法,降低成本。
- 數據驅動: 比亞迪擁有龐大的用戶數據,通過數據訓練不斷優化算法。
- 價格親民: 比亞迪將智駕功能下放到 15 萬元以內車型,例如海鷗、秦 PLUS 等。
儘管比亞迪智駕在硬體配置上不如華為,但其在市場佔有率和用戶驗證方面具有優勢。
其他車企的回應
面對華為和比亞迪的競爭,其他車企也紛紛採取行動,部分車企通過降價、增加配置等方式,提升產品競爭力。一些車企選擇與科技公司合作,例如大眾與小鵬、豐田與 Momenta、日產與華為。吉利等車企開始採用自研晶片,提升智能駕駛的自主可控性。
- 最新遺產稅怎麼算?傳承必知重點有哪些?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