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美股

人才荒持續加劇!經濟學人:逾2萬西方公司爭搶頂尖AI專家 技能是關鍵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24-06-17 10:20

cover image of news article
經濟學人:逾2萬西方公司爭搶頂尖AI專家 技能是關鍵。(圖:Shutterstock)

隨著 AI 熱潮持續發燙,全球對於 AI 人才的競爭正變得日益激烈,ChatGPT 母公司 OpenAI 的人力資源部門近來面臨不小的挑戰,今年以來已失去約 12 位頂尖研究員,當中最受到注意的是共同創辦人 Ilya Sutskever 在 5 月 14 日宣布辭職。

英國《經濟學人》雜誌報導指出,人才流失對 OpenAI 並不新鮮,該公司聘請的 100 名 AI 專家,年初迄今約有一半離職。這一情況凸顯整個行業一種更廣泛的趨勢,該趨勢也是由 OpenAI 引發。自 2022 年 11 月 ChatGPT 推出以來,AI 勞動力市場徹底轉變,技能則是關鍵所在。

根據 Zeki Research 估計,西方目前約有 2 萬家公司在尋求 AI 專家,機器學習的快速發展和潛在技術平台轉變改變了僱主對技術人才的需求,以及這些人才的流向,原本集中在科技巨頭手中的 AI 人才,開始向更廣泛的市場分散。

儘管像微軟和 GoogleAlphabet 公司 (GOOGL-US) 這樣的科技巨頭可能在裁減非工程技術職位,但卻積極尋找能理解並開發先進技術模型的頂尖研究人員,這樣的專家可能只有幾百人,Sutskever 等產業明星因能實現重大突破而受公司重視,因此極具價值,很多人的年薪都達到 7 位數。

更引人關注的是,生成式 AI 大幅改變人才市場的基層結構。根據人力網站 Indeed 數據,目前美國每 40 個軟體開發職位中就有一個涉及到跟生成式 AI 有關的技能需求,自去年初以來相關職位需求成長超過 100 倍。 

Datapeople.io 共同創辦人 Amit Bhatia 表示,ChatGPT 出現前,一家中型科技公司可能只雇用幾名 AI 工程師,自 2022 年初至今,涉及機器學習操作 (MLOps) 軟體工程職位名單增加一倍。

與此同時,市場對不同類型技能也有更高需求。Adept 共同創辦人之一 Kelsey Szot 指出,一些人能迅速掌握 AI 工具的使用,並將其整合創造出新穎而印象深刻的成果。這些人跟固守學術的博士不同,提出的想法可能在學術上不夠完美,但能在緊迫期限內解決實際問題,這在競爭激烈的 AI 初創領域中極具價值。

因此,人才流向也在發生改變,Google、亞馬遜、蘋果、Meta 和微軟多年來是主要流入目的地。根據 Live Data Technologies 數據,從 2019 年 1 月到 2022 年 11 月,這五家公司的人才每月平均淨增加 168 人,但接下來 9 個月每月都有人才流出。

即便如此,這五家公司仍在增加 AI 員工隊伍,從 IBM 和甲骨文等小科技公司挖人才,但這些大型科技公司的人才凈流入量仍未回到長期平均水準。這些人才一個主要去向是輝達,還有一些人選擇加入更成熟的新創企業如資料庫和 AI 公司 Databricks 及 OpenAI。

不過,離開大型科技公司的員工中,仍有大約七分之一選擇加入還未推產品或公佈計畫的「隱形」新創公司。

這些人之所以選擇小型新創公司,很可能是因為經濟因素。對一個 AI 專家來說,從一家成功企業中獲得的股份所帶來的潛在收益,可能遠遠超過大型科技公司提供的薪資和股票期權。研究人員也越來越傾向於解決有意義的問題。根據 Zeki 報告,自 2015 年以來,每年加入醫療產業研究人員數量增加 20 倍。

無論是大型科技公司還是小型新創企業,AI 勞動力供應的成長是個利多。學術界是主要人才來源之一。根據史丹佛大學一項報告,2011 年約 41%AI 博士畢業後選擇進入業界,跟進入學術界比率幾乎相同,但到 2022 年,選擇進入工業界比率上升到 71%,進入學術界則下降到 20%。 

對於在全球 AI 行業佔主導地位的美國公司來說,從其他國家引進人才是緩解人才短缺的另一個途徑。

2022 年 10 月,美國總統拜登簽署一項旨在放寬移民規定的行政命令,以便讓更多 AI 專家能在美國學習和工作,其他國家政府也在採取類似行動,例如歐盟正計劃培訓和補貼,中國則打算透過在北京和上海建立 AI 學院等措施來吸引全球人才。

鉅亨號貼文

看更多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