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喜羊羊之父花甲之年再出發 目光投向中國動漫產業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05-23 08:51


图片说明

盧永強與喜羊羊。  圖片來源:香港文匯報


創造過中國本土最賣座動畫《喜羊羊與灰太狼》(下稱《喜羊羊》)的香港金牌編劇盧永強,在事業最高點時出人意料地離開公司,靜下心來在香港科技大學讀EMBA。如今,花甲之年的他重新出發,不再滿足於一部動畫的成功,而是將目光投向了整個中國的動漫產業。「中國的動漫產業鏈有很多問題,我希望能在有生之年將這條產業鏈打通。」 

香港《文匯報》報導,盧永強不僅是編劇,1958年出生於香港的他曾是TVB的編劇,著名的作詞家,他為張曼玉主演的電影《不脫襪的人》創作劇本,此片為張曼玉奪得當年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獎項,他還因為給譚詠麟、鍾鎮濤、劉德華等眾多明星填詞而獲得數座「十大金曲」獎座。

1993年,「溫拿五虎」之一的陳友在廣州與內地六個電視台合作成立了城市傳播有限公司,並將盧永強等一批香港影視製作人員邀請到廣州,一起製作綜藝節目《今宵合家歡》。四年後離開城市傳播,開始與自已的製作團隊策劃投資電視劇《有房別出租》和《一腳定江山》、99年到北京管理「630劇場」,當時劇場播的情景劇《閒人馬大姐》、《幸福街》、和《男人四十跑出租》,收視率一直穩居各地電視台同時段前列。

2002年,受到國家限制古裝劇政策的影響,以及對動漫行業的看好,盧永強再次與自己的團隊,創立了廣東原創動力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下稱「原創動力」),開啟了原創動畫製作之路。「我們的小孩子都在日本的《多啦A夢》、《美少女戰士》,美國的《變形金剛》、《湯姆與謝利》等片子的影響中長大。從趨勢上來講,中國需要原創的動畫品牌。」

「踏入動漫業,才知道一切遠沒有我們想像的容易。」盧永強感慨地說,當時雖然內地新成立了很多少兒頻道,但根本沒有購片預算,多數情況下是電視台給一定的廣告時間作為補償。即使是有購片能力的電視台,也不願意為買動畫花大價錢。「一分鐘的動畫我們的製作成本起碼要一萬元(人民幣,下同),但拿到電視台播出,最低人家只給10元一分鐘,根本就沒法賺錢。」

原創動力的第一部動畫《寶貝女兒好媽媽》儘管取得了不俗的收視率,但電視台不給錢,加上賣廣告又不是盧永強的強項,「足足苦心經營了5年才收回成本。」

儘管《寶貝女兒好媽媽》沒有取得理想的收益,但各台傳來的高收視率還是讓盧永強看到了人們對原創動畫的需求。於是開始重新創作新的故事和動畫角色,並最終在10組員工提出的動畫形象中選擇了「狼」與「羊」。

為了給強大的「狼」增加一些弱點,盧永強賦予了他「怕老婆」的天性,在「羊與狼」、「灰太狼與紅太狼」的各種衝突中製造笑點。「其實《喜羊羊》中的很多素材就來源於人們自己的生活,比如『懶羊羊』是學校裡偷懶的學生,『美羊羊』是愛漂亮的時尚達人,『喜羊羊』則是班裡的尖子生,又聰明又有能力。最搞笑的,是我們有個編劇,老婆天天催他去寫稿賺錢,也成為動畫裡紅太狼的口頭禪『快去給我抓羊』!」(接下頁)

[NT:PAGE=$]

图片说明

喜羊羊與灰太狼的動畫形象。  圖片來源:香港文匯報

《喜羊羊》的樣片受到了極大的歡迎,原創動力與電視台簽下了每年提供208集的合約,這對年輕的團隊而言,意味着前所未有的壓力。「白天在樓裡叫外賣,晚上則常常加班到凌晨1、2點。還記得我們租的辦公室在一幢國企大樓裡,晚上12點電梯就停了,連大門都已上鎖,然後我們的員工凌晨2點走十幾層樓下去,把保安叫醒來開門,到最後保安還來調查我們究竟是幹什麼的。」

在盧永強眼中,國外的動漫產業鏈十分完善,從漫畫書到動畫到衍生產品到電影,甚至到主題樂園,這是一個非常成熟的模式。「日本都是先出漫畫書,漫畫書有一定書迷基礎後,再出動畫,這樣又可以招攬一批新的粉絲,動畫有人看,這樣就能賣出好的價格。」

「然而,中國是倒過來,動畫先出來,有人喜歡以後再出書。問題是動畫的成本要遠遠大於漫畫書,一旦投入失誤就要遭受幾千萬的損失,導致動漫公司很難生存。」盧永強認為,為什麼中國模式是倒過來的呢?

過去中國動漫產業鏈上每一個環節都各自為政,不願意合作,出版社不願意與動漫公司合作,動漫公司不願意與玩具製造商合作,這就導致一個動漫人既要會畫漫畫,又要會做動畫,還要買會廣告和衍生產品,結果什麼都做不好。「一條產業鏈,你如何去建立一個科學的、可持續的經營模式,是非常值得思考的問題。中國的動漫產業鏈不能依靠政府補貼而生存下去,必須自己造血,自己走通。」

「我非常希望以自己的力量,打通中國動漫模式的各個環節,將每個環節上的公司都聯合起來,讓每一個環節都能活下去,能賺錢。擅長畫漫畫的畫漫畫,擅長做動畫的做動畫,擅長做玩具的做玩具。這樣,中國的動漫產業才能一直欣欣向榮地走下去。」

2005年8月,《喜羊羊》電視版正式推出,成為各地電視台的動畫收視之冠,儘管如此,2005至2008年公司仍然入不敷支,最困難的時侯把房子都押了才勉強發出員工的工資,直到2009年全新創作的大電影取得8,900萬票房才渡過難關。之後數年,喜羊羊的電影、音樂舞台劇、圖書和各類衍生產品相繼推出,並陸續登陸台灣、香港和亞洲各地。有人戲稱這是中國有史以來最會賺錢的「狼」與「羊」。

2011年2月,意馬國際以8.14億港元收購了《喜羊羊》衍生品及授權管理公司,這也是迄今為止香港公司對內地動漫企業最大的一筆收購。此外,迪士尼公司也與原創動力達成一份海外播映合作協議,成為《喜羊羊》動漫形象的全球總授權方。

在事業的最高點,盧永強出人意料地離開了公司,帶着多年來對中國動漫產業的疑問來到香港科技大學就讀EMBA。「未來的文化產業是需要資本運作的。我剛開始做動畫的時候什麼都不懂,只從製作人的角度把內容做好,但既不懂引入投資商,也不懂如何談判。做了《喜羊羊》之後我就開始思考,當你要走到更大的投入、要與資本結合的時候,就必須要有商業的理念和目光了。」

「過去的十年,做原創動畫就像是一場賭博,即使成功如《喜羊羊》,也要經歷多年入不敷出的低谷。如果中國動漫不能像歐美或者日本那樣產業化,那就意味着要無限的投入和虧錢,那是很難成功的。」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