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一帆專欄】核能復興?
胡一帆 2022-05-24 20:10
核能是一種有爭議但又不可少的能源,過去的核電站事故和潛在威脅令核能成為一種令人不安的能源選項,現今核電在全球電力供應的佔比仍在約 10%。儘管存在風險、在核廢料管理方面難度頗大以及公眾反對在自己社區周邊建造核電廠,但在全球努力應對能源安全和氣候變化雙重挑戰之際,部分地區可能迎來「核電復興」。
俄烏戰爭嚴重衝擊了能源市場,並擾亂了國家能源轉型計畫。隨著各國逐漸從化石燃料轉向可再生能源,尋找替代俄羅斯油氣替代品的歐洲各國領導人在未來幾年可能會更多地依賴核能。中東和亞洲的其他國家在擴大綠色能源規模的同時,也可能需要轉向核能來補充能源供應。畢竟,原子分裂的過程幾乎不會排放溫室氣體,而且當核電站開始運作後發電成本就變得便宜,發電量也很可觀。
同樣重要的是,當今的反應堆與 1950 年代的反應堆非常不同,前者更安全、可擴展性更強、發電功率更強大。雖然需時尚久,但新的創新也在進行中,例如核聚變技術,這可能會徹底改變人類生產和消耗核能的方式。然而,撇開未來的進展不談,核能涉及的可持續性方面的挑戰相當巨大。核廢料管理、水消耗和安全考慮都是可能阻礙投資的關鍵因素。
總體而言,我們預計未來幾年核電裝機容量將顯著增加。中國、印度以及 (一定程度上的) 美國和歐洲已承諾提供大量資金來維持和增加核電發電量。這些國家的政府也在各自的淨零排放過渡計畫中加強核能的角色。因此,各類核技術公司和核電站企業可能會為投資者提供機會,從而能涉足我們全球綠色技術主題中的一個細分市場。
現況及展望
我們認為,時間將證明淨零排放轉型是未來十年最重要的投資趨勢之一,而核電可在其中發揮重要作用。在全球能源需求不斷增長的背景下,許多國家已承諾致力於實現碳中和。俄烏衝突爆發後,能源安全成為焦點,西方對購買俄羅斯能源的態度也發生了深刻變化,這令實現淨零排放的緊迫性陡增。
當今全球大約 10% 的電力來自核電站,法國核能發電的佔比超過 70%,斯洛伐克和烏克蘭則超過 50%,這些國家對核能技術的依賴程度最高。
除 2011 年日本福島核事故後的四年外,過去 20 年全球年核電發電量穩定在 2500-2600 太瓦時 (TWh) 區間。大多數核電站目前仍在工業化國家。最大的核電生產國 (按總兆瓦計算) 是美國 (佔核電總裝機容量的 25%)、法國 (16%) 和中國 (13%)。
然而,近年來核電市場一直在發生變化,各國正在加速永久關閉現存核電站,特別是在美國和歐洲。此外,目前大多數新建核電站活動都在亞洲,特別是在中國、印度和韓國。這反映出如下事實:即目前核電增長主要是來自非經合組織國家,原因是中印等國家建設核電站的成本更低、政治意願更強。
成本是關鍵差異因素
國際能源署 (IEA) 目前估計中國和印度新核電站的均化能源成本 (以下簡稱 LCOE) 較低,而美國和歐盟的成本要高得多——原因是中印兩國的勞動力、一體化設計和施工以及某些領域的材料成本都低於歐美發達國家。因此,IEA 在其「既定政策情景」(反映當前政策議程) 中預測,從現在到 2050 年,全球核電站發電量的年增長率為 1.1%,這略低於天然氣的 1.4%,與可再生能源相比要低得多,可再生能源的複合年增長率預計為 4.4%。
在 IEA 最激進的「到 2050 年實現淨零碳排放」情景 (設定到 2050 年實現淨零排放的狹窄路徑) 中,IEA 估計到 2050 年核電發電量每年增長 2.4%,而可再生能源增長 7.3%,同期天然氣下降 10%。到 2050 年,核能在這兩種情景中佔全球發電量的份額將從 10% 下降到 8%,因為其他形式的發電增速快於全球核能。除非開發新的核技術並投入商業化應用,否則上述情況發生的可能性較高。
專欄為作者個人立場
- 白宮變天!美股前景佳 惟須留意三大隱憂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