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鉅樂部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鉅亨新視界

〈鉅亨看世界〉讓安倍晉三下台的「潰瘍性大腸炎」

鉅亨網編譯陳達誠 2020-08-29 13:00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才剛創下日本史上連續在位最長的記錄,卻於 8 月 28 日傳出因舊疾惡化等原因,為避免國政受到影響,堅決辭去首相職務。

安倍晉三罹患了難以治癒的「潰瘍性大腸炎」。根據《日本經濟新聞》報導,該疾病的患者,會因為大腸炎症而傷及大腸黏膜,並進而引發潰瘍。主要症狀包括腹痛、腹瀉,以及血便等。

潰瘍性大腸炎患者以歐美國家居多,目前推算日本國內也有超過 22 萬人罹患。發病的原因不明,一般認為與飲食習慣的西化、還有基因組成等原因有關。

過去在 2007 年 9 月,安倍晉三在首度執政的任期中,就因為該疾病而辭去日本首相一職。月刊雜誌「文藝春秋」在 2008 年 1 月的文章中提到,安倍晉三於 17 歲時發病,之後病情也因為服用一款新的藥物而出現改善。

醫界認為潰瘍性大腸炎與人體免疫系統的異常有關。還有發病原因也似乎與遺傳、飲食,還有腸道內的細菌狀態等多重因素有所關連。難以完全治癒,也被日本政府指定為重大傷病。

雖然不會直接危及患者性命,但是如廁次數頻繁,還有壓力等因素也都容易造成症狀惡化。日本杏林大學教授久松理一表示,由於生活品質受到影響,透過確實的持續治療來抑制症狀,是很重要的。

雖然多集中在 20 到 30 多歲發病,但是幼兒及中高齡也有發病可能。絕大多數的症狀輕微,但是包含中度症狀的患者在內、有許多病患都需持續接受治療。

潰瘍性大腸炎的特徵是,患者會出現腹痛等症狀,在經過治療後會有所緩解,同樣過程不斷反覆。治療上要盡可能保持在舒緩狀態,並預防症狀再發。

醫師會視患者症狀來投藥。若有效果,原則上只要持續服用即可。相關藥物有幾種選擇,藥效方面也各有不同。需要在嘗試的過程中,來找到適合藥物。

如果藥物不能順利出現療效,也可施與日本研發的「血球成分除去療法」。這個方法與洗腎類似,利用儀器來將人體血液中引發炎症的白血球等特定血液成分去除。

另外還有「顆粒球吸著除去療法」(GCAP),也是該項治療法的一種。適用保險給付,該項治療基本上每週一次,連續實施十週左右。

症狀嚴重時,需考慮切除大腸。經由手術取出整段大腸,並將局部小腸作成袋狀與肛門縫合,在術後可讓糞便於腸內累積。

其他像是腸道菌叢移植 (糞便移植) 的研究也正進行當中,是將腸道健康者的腸內細菌移植到患者身上。

如果罹患潰瘍性大腸炎的時間拉長,有可能發展為大腸癌。在發病超過 10 年後,風險會逐漸升高。醫界認為由於大腸黏膜的炎症持續,癌症也就容易形成。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