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摩擦加劇背後:支撐經貿關係的基礎正在消失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8-01-25 17:00
摘要:中美間經貿關係的蜜月期已經不可逆地結束了,中美註定要發展成更為成熟的、競爭性的大國關係。這種大國關係不可避免要產生摩擦,會經歷邊打邊談的階段,雙方領導人需要尋找新的互利共贏的基礎。
美方專家認為,中美貿易摩擦在幾個月甚至幾周內就可能升級,中國政府近期宣布的金融市場對外開放措施也難以緩解中美間的貿易衝突。貿易摩擦加劇的深層次原因是中美經貿和政治關係發生了根本性變化,中美將從互補性的貿易關係走向競爭性的大國關係。中國需要通過制度改進來解決他國的關切,並為中美之間尋找新的互利共贏的合作基礎。
一、中美關係已經發生了顯著的變化
繼克林頓之後,川普成為又一位出席達沃斯的美國在任總統。梅克爾在達沃斯的演講中稱,「保護主義不是解決問題的答案」。聽起來仿佛是對川普的告誡。但是,美國針對其他國家採取的貿易保護主義立場已經再明顯不過。中國當然是美國實施貿易保護的重點防範對象。美國商務部長羅斯乾脆表示,中國才擅長高度保護主義的行動。
看起來,中美經貿關係正處於交叉路口。一種在川普政府很流行的觀點是,雖然很多人認為川普政府的保護主義政策是造成中美貿易摩擦的原因,但這只是表象。近年來美國商業社會對中國的貿易和投資環境的不滿已經逐漸累積,這才是中美貿易摩擦加劇的根源。無論是否川普當政,中美貿易關係都不可避免地要走向更多衝突,川普政府只是更加旗幟鮮明地強調了保護主義傾向的貿易政策。
這種觀點的持有者表示,2001 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以後,中美經貿關係曾經歷充滿希望和機會的十年。中國從美國巨大的、開放的市場中獲得了大量紅利,出口的高速增長推動了經濟的繁榮。美國的企業也都期待中國的市場會越來越開放,從而分享中國的經濟發展的紅利。然而事實卻令人失望,美國認為中國並沒有互惠地開放市場。尤其是近來,美國業界對中國貿易和投資環境的不滿越來越多,認為中國政府沒有營造公平競爭的商業環境,外資在中國越來越不受歡迎。美國企業的關切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第一,中國政府的產業政策。例如《中國製造 2025》提出「到 2025 年,70% 的核心基礎零部件、關鍵基礎材料實現自主保障」,美方認為這意味著中國政府很可能對國有企業進行補貼,用本土產品取代進口產品,給外國企業製造不公平的競爭環境。第二,知識產權保護與強制技術轉讓。中國商務部提出要對外國技術進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這聽起來像是中國政府鼓勵企業購買並剽竊(copy)外國技術。這樣的貿易政策讓美方很不安,因此美國也不願意將最高級的技術賣給中國。第三,中國政府以網路安全為由加強了管控和限制。這些管制本應該侷限於國家安全的領域,但目前不僅覆蓋了高科技行業,還覆蓋了汽車製造業甚至服務業,銀行、保險企業都受到了牽連。
長期以來支撐中美經貿互補關係的壓艙石在逐漸消失,這不但損害了中美貿易關係,也損害了中美作為戰略夥伴的政治關係。中方專家認為,中國加入 WTO 後長達 10 年的中美蜜月期里,美國的資本與中國的勞動力有效結合,推動了兩國間貿易投資的快速發展。但是隨著中國資本的積累和企業家的成長,中國企業的競爭力上升,外企的生存空間受到擠壓,中國與美國的優勢互補關係正在減弱。尤其是隨著中國科技實力的增長,美國在高科技領域的優勢也不斷縮窄。此外,斯諾登事件等因素也在造成了中國政府在網路安全方面加強管制,這也在客觀上使得外國企業覺得在中國的經營受到更多限制,生存環境惡化。
二、解決中美間貿易爭端的方式將發生改變
此前中美間的貿易糾紛主要通過訴諸 WTO 爭端解決機制來解決。由於中國的「非市場經濟」地位,美國頻繁對中國使用反傾銷反補貼調查,中國認為美國濫用貿易救濟措施,並訴諸 WTO。然而這種多邊貿易體系下的爭端解決機制複雜又漫長,無法從根本上減少兩國間的貿易衝突。隨著近年來兩國經貿摩擦的增多,中美兩國高層也就經貿關係進行了頻繁的對話,例如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等,但罕有實質性成果。川普上台後也試圖以對話的形式解決一些中美關係中的問題,包括與習近平主席進行了兩次直接的對話,但「百日計劃」等成果都不令人滿意。川普政府意識到傳統的對話方式並不奏效,決定採用更非常規的方式來解決問題,為美國企業在中國爭取更多的商業機會。川普政府和美國業界都很清楚,採取激進的方式可能會造成中美關係的裂痕和衝突,但大家的共識是,這種代價是必須的。
三、為什麼美國對中國金融市場對外開放並不買賬
美方認為,中國的開放程度與經濟發展程度並不匹配,尤其是服務業的開放程度很低,反映了中國政府並沒有意願推動互惠的、以市場為基礎的經貿往來。2017 年 11 月川普訪華期間中國政府表示將大幅度放寬金融業,包括銀行業、證券基金業和保險業的市場准入。中方認為該措施是積極解決美國商界的關切的途徑,表現了中國政府促進兩國經貿關係發展的積極的態度。但美國方面並沒有表現出高度的熱情。事實上,美方多家機構的專家均表示,中國金融市場早在 10 多年前加入世貿組織的時候就應該逐步開放,現在中國本土的金融企業已經穩固地占領了市場,中國市場留給外國企業的空間已經很小了,並且按照目前公布的路線圖,市場開放只會以漸進的方式在未來幾年內逐步展開。對於美國企業來說,如果在早些年中國經濟發展速度很快、而金融市場仍在發展初期的時候參與到這個市場中,可以獲得很多商業機會,但現在市場已經成熟,中國金融市場開放的吸引力就不大了。簡言之,美國方面認為中國金融市場開放力度太小,也來得太遲(too little, too late)。因此美方預計金融市場開放也不足以解決中美貿易失衡的問題,不會改變川普政府針對中國的貿易政策方向。
中方專家認為,如果美國能放鬆對中國的高科技產品出口,有可能緩解中美間貿易失衡的問題。但美方專家認為,美國限制出口的科技產品本來非常有限,且其中多為有軍事作用的產品,大幅放開的空間很有限。中國從美國進口的軍事科技類產品僅占美國此類產品出口的 2%,即便中國能將進口額翻幾倍,在中美間巨額貿易逆差面前也是杯水車薪。
四、貿易摩擦升級不可避免以及中國的政策應對
美方專家認為,中美貿易摩擦一定會升級,這在未來幾個月甚至幾周內就會發生。一方面是因為 2018 年中美間的貿易逆差很可能還會繼續擴大,另一方面是因為 2018 年 11 月是美國的中期選舉,川普政府需要爭取民間支持。現任美國商務部部長和美國貿易代表都是長期代表美國鋼鐵行業的專家,因此鋼鐵產業必然還是貿易爭端的重災區。在具體措施方面,除了非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反傾銷、反補貼等措施,下一步美國很可能啟用一些非常規的措施對從中國進口的產品實施限制。其中包括以不公平貿易為由採用 301 條款、以國家安全為由採用 232 條款,以全球保障措施為由實行 201 條款。在行業方面,更多會針對鐵、鋁、太陽能電池板等中國產能過剩的行業,而國家安全、知識產權保護仍然會是關鍵問題。
中方專家認為,短期來看,面對難以避免的貿易摩擦,中美需要先達成一個有約束力的雙邊協議。中國傳統上傾向用「百日計劃」這樣的臨時性措施來解決問題,但這已經被證明難以奏效。中國需要通過制度改進來解決他國的關切,與美國達成一個高於 WTO 標準的雙邊協議,把兩國之間最關切的議題固定下來,例如限制國家安全問題的邊界,加強知識產權保護體系等,有助於未來雙邊經貿關係的發展不受政治氣候的影響。美方專家認為,從可能爆發貿易摩擦的行業來看,中國推動改革在國際上是有很強外部性的,尤其是在國企改革、取消政府補貼和降低過剩產能方面。如果中國缺乏深化改革的動力,政府不減少市場干預,會將中美貿易關係帶入更困難的境地。中方專家認為,長期來看,則需要為兩國的經濟關係發展尋找一個政治基礎。中美間經貿關係的蜜月期已經不可逆地結束了,中美註定要發展成更為成熟的、競爭性的大國關係。這種大國關係不可避免要產生摩擦,會經歷邊打邊談的階段,雙方領導人需要尋找新的互利共贏的基礎。
『新聞來源/華爾街見聞』
- 2025這樣投資AI最穩健!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