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升你的 我忙我的 美國升息 對亞洲衝擊有限
鉅亨網編譯許家華 2017-12-19 19:33
Fed 在 12 月份的 FOMC 會議上宣布,調升聯邦基金利率 25 個基點至目標範圍 1.25% 至 1.5%,符合市場預期,2018 年估計還會再升息 3 次。在經濟成長強勁、就業市場改善及低通膨的支撐下,美國貨幣政策正常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
短期內,Fed 升息對亞洲金融市場的影響有限。
首先,因為 Fed 釋出的訊息很清楚,所以市場已充分預期到美國貨幣政策將正常化,價格也已經反映出來,這也是為何亞股和全球金融市場對此回升息反應冷靜的原因,不似 2013 年那樣發生「縮減恐慌 (Taper Tantrum)」。
第二,雖然有一些大型央行也跟隨 Fed 升息腳步,但他們的政策主要是因其國內經濟狀況而決定,例如歐洲央行 10 月宣布 QE 退場計畫,英國央行 11 月則調升政策利率,但這兩者在 12 月均維持政策利率不變。
第三,新興亞洲國家央行,也有自己的步調。儘管 Fed 帶動先進國家持續升息和資產負債表正常化,但多數亞洲國家央行仍維持目前利率,僅香港和南韓除外。
更甚者,一些亞洲國家央行為了提振成長,在今年稍早調降政策利率,如印度央行、印尼央行和越南央行。亞洲地區普遍通膨相對壓抑,讓各國央行有一些降息的空間。
事實上,儘管全球商品價格上揚,亞洲發展銀行 (ADB) 12 月時仍調降亞洲地區 2017 年通膨預期,從 4 月時估計的 3.0% 水準下修至 2.4%。亞洲各國央行迄今不願跟著 Fed 升息,這點反映出他們對自身經濟和金融系統活力的信心,認為可以抵抗美國升息的衝擊。
Fed 逐步、可預期且清楚溝通的升息做法,加上亞洲地區普遍沒有貨幣緊縮,這讓 Fed 本月升息對亞洲金融市場的短期衝擊受到限制。
回到基本面
「縮減恐慌」再次重創亞洲和其他地區金融市場的可能性非常低。進一步說,過去受金融危機衝擊最重的亞洲國家,以印度和印尼為最,都已利用美國逐步升息帶來的喘息空間,來加強其基本面。
然而,中期來說,美國利率上升預告了全球金流持續緊縮。Fed 和 ECB 釋出在 QE 計畫中收購的大規模資產,進行資產負債表正常化,這會進一步縮緊全球銀根,同時許多經濟體,也持續進行去槓桿化。
估值壓力
亞洲可以預期,中長期內的融資成本將上升。美元自 2014 年下半年開始一直呈現強勁漲勢。美國和新興市場之間利率差再度縮小,將削弱新興市場資產的吸引力,從而給新興亞洲的資產價格帶來估值壓力。
儘管亞洲地區的經濟成長和基本面均紮實,其貨幣當局均應監測流動性狀況,尤其是高槓桿和匯率曝險的區塊。
可能減輕長期融資成本的一個因素,是最近全球通膨的軌跡。儘管全球成長動力強勁,但全球通膨目前仍死硬地壓抑著。因為通膨是決定長期利率的主因,低通膨將有助降低長期融資成本。
- 投資10至18歲孩子的最佳方案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