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三角抑制中國調控空間 資金脫虛向實為關鍵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12-21 07:30
有評論指出,2016年看似企穩的中國經濟,平靜表面下卻暗藏虛擬經濟和房地產市場過度金融化堆積的潛流;而實體經濟債務率上升,投資回報率下降以及財政貨幣政策騰挪空間有限的「風險三角」也將制約着2017年的中國經濟。這篇文章具有一定的借鑑意義。
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穩健貨幣和積極財政政策基調不改前提下,財政風險的上升預示着中國2017年繼續減稅和擴大赤字率的空間有限。專家們預計仍會維持上年3%赤字率水平,經濟增長目標也宜維持在與上年一致的6.5-7%區間;而引導資金「脫虛向實」以及確保改革政策落地,更是2017年中國防範金融風險的關鍵。
「從近期的調研看,中國經濟下行壓力依然很大,要穩住今年的經濟增速,明年的任務仍然很艱巨。」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尚希稱,目前中國經濟整體風險在擴大,主要表現在公共和財政風險雙升,也意味着政策調控空間有限。
他指出,以往公共風險上升可以通過財政來彌補,但現在財政風險也在上升,表明其化解公共風險的空間在收窄,而解決問題的唯一出路只有拓寬改革空間。
上周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定調中國2017年經濟工作,雖然積極財政政策和穩健貨幣政策的基調不改,但兩者的着力點卻明顯不同,貨幣政策着力維穩和防範金融風險,財政政策更側重推進供給側結構改革。
「風險三角」是國際清算銀行在一個報告當中提出來的,指生產率在不斷下降,槓桿率在不斷上升,宏觀經濟政策空間在明顯收縮。這也是包括中國在內的目前很多國家都面臨的一個困境。
按慣例,中國將在2017年3月召開的全國人大和政協會議上討論並確定2017年的主要經濟工作目標。中國2016年首次提出經濟增長區間目標為6.5-7%,赤字率亦擴大至3%,這也是國際公認的警戒線。
2017年GDP目標料維持在6.5-7%
中國2016年前三個季度GDP持續穩於6.7%的增幅,完成年初設定的經濟目標已成定局,經濟短期企穩的判斷也獲共識;對於2017年中國經濟目標的設定,相較諸多研究機構預期宜設在6.5%左右,來自官方的專家更傾向於維持上年的目標區間,即6.5-7%左右。
「今年(2016年)是一個重要的時間窗,經濟初步企穩、市場明顯回暖。」國家發改委宏觀研究院首席專家陳東琪預計,明年(2017年)上半年經濟有些回調壓力,但下半年會回升,全年將略強於今年,更靠近6.5-7%區間目標的上限。
對於2017年的經濟增長目標,他認為不能定在6.5%左右和7%左右,6.5-7%或者6.5%以上都是可以的,「和2016年相比,2017年不用擔心經濟破下限,重要的是創造更多復甦動力。」
而讓他對中國經濟趨於樂觀的主要是對一些先行先導指標的判斷。體現在先行指標上,就是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呈現四個同步--財新和官方PMI、大中小企業PMI、包括生產、新訂單、購進價格和就業在內的多個分項指數、以及製造業和服務業PMI均同比向好。
此前與陳東琪一同卸任發改委研究院副院長的馬曉河也認為,2017年中國經濟目標的設定預計與上年相當。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傳遞的政策資訊看,「雖然政策基調不改,但提法與去年相比有明顯不同,而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提法在中央文件中還是首次,核心是穩中求進。」
他表示,2017年貨幣政策的重點就是維穩,防範包括匯市、資本市場、房地產等各領域的風險;財政政策強調更加積極有效,明確提出要服務於供給側結構改革,核心就是為推進改革服務。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鳴也認為,經過多年的持續調整,中國經濟趨勢性下降的空間已經收窄,階段性企穩的條件逐步形成。
相較上述來自官方專家的樂觀預期,另有部分受訪的專家似乎沒有那麼樂觀。曾擔任中國第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財經委副主任的賀鏗就認為,進入新常態的中國經濟仍在L型底部振蕩,因此宏觀經濟目標不宜求高,2017年GDP增長目標宜降至6.5%左右。
中國宏觀經濟學會秘書長王建對中國經濟的預期更加悲觀,將其目前的企穩比喻為「懸崖邊止跌」,因疲弱外需、企業債務高企、企業流動性這三塊鬆動的石頭可能會隨時讓中國經濟跌落懸崖。
他依然堅持認為,中國經濟的真實增長率2015年應該已經降到了5%,今年以來應已降到3%以下,並暫時穩定在這個水平上。止跌的根本原因在於上屆政府「四萬億」刺激政策所導致的產能釋放高峰已經過去,緩解了全面過剩的壓力,同時貨幣高擴張政策也的確保持住了一定的消費需求水平,特別是對居民買房和購車的刺激。
中國社科院最新發布的經濟藍皮書則預計,2016年中國經濟增速在6.7%左右,比上年回落0.2個百分點,繼續保持在中高速適當的增長區間;2017年GDP(國內生產總值)增速料進一步放緩至6.5%左右,但通脹壓力逐漸顯現。
2017年赤字率宜維持在3%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2017年積極財政政策更積極有效,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服務。這是否意味着2017年中國赤字率會進一步擴大呢?
馬曉河認為,積極財政政策強調更加積極有效並不意味着中國明年會擴大赤字率,畢竟2016年已經到3%的警戒線,2017年估計會維持這一水準。
他指出,隨著GDP基數的擴大,即使維持3%的赤字率,2017年赤字絕對規模也會相應擴大,同時財政支出會強調更有側重點,就是服務於三去(去產能,去槓桿,去庫存)一補(短板)一降(成本)改革。
中國2016年初確定的全國預算赤字規模為2.18萬億人民幣,比2015年增加5,600億元。
這一觀點也與賀鏗一致,他認為,積極財政政策不宜再擴大赤字規模,基礎設施的建設也需要與目前整體經濟水平相適應,也應減速;並建議宏觀調控的政策思路應有所變化,鼓勵創新儘量不用財政補助方式。
一直擔憂公共和財政風險雙升的財稅專家劉尚希也表示,2016年積極財政政策實際上比看到的更積極,按寬口徑的赤字率實際已經達5-6%,而2017年的財政收支壓力會更大,並建議積極財政政策的重點應該從投「物」轉向投「人」。
數據顯示,中國前11月財政收入完成預算的94.2%,支出完成預算91.7%;而11月支出增速創五個月新高,推動前11月財政赤字走闊至1.76萬億元,較前10月赤字1.1萬億元大增。
不過,對經濟預期比較樂觀的陳東琪則認為,中國經濟經過近幾年的調整,2017年會加入復甦之旅。建議M2(廣義貨幣供應量)增速目標12%左右,財政政策可以更積極,赤字率仍有擴大空間。
來自中國國家資訊中心的研究報告也建議,2017年中國GDP增速目標宜定在6.5%左右,赤字率擴至3.5%,或考慮發行一定規模的長期建設國債(特別建設國債),並建議降低增值稅稅率2個百分點。
防風險關健是引導資金脫虛向實
儘管專家們對中國經濟預期有喜有悲,而「三去一補一降」作為中國供給側結構型改革的中長期任務仍是2017年的重要工作。但在世界經濟不確定性增加,貨幣和財政政策騰挪空間收窄的背景下,中國要防止曾經的股災重演,期貨市場的暴漲暴跌以及大規模的跨境資金進出對中國匯市的擾動,如何引導資金脫虛向實並讓改革舉措落地無疑是2017年宏觀調控的重中之重。
由此也不難理解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把防控金融風險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下決心處置一批風險點,着力防控資產泡沫,提高和改進監管能力,確保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
陳東琪認為,2017年重點是把資金更多從流通領域引導到生產領域,引導資金流入實體經濟,不能堆積在虛擬經濟領域,引起虛熱實冷,帶不動有效增長。這輪復甦應該是創新帶動的有效需求復甦,只有創新引導的復甦才可持續。
他提到,中國經濟2017年客觀上有復甦跡象但主觀努力還得繼續。2016年10月各地出台的抑制樓市過快上漲的調控舉措會對來年一二季度經濟有下拉作用,而民間投資依然不強,政策在引導資金脫虛向實等方面仍須加力。
賀鏗也認為,從內需看依然增長乏力,而宏觀政策作用空間縮小,財政與貨幣政策的功能作用明顯減弱,投資的邊際效率明顯降低;經濟、金融風險積聚,防範風險將成為突出任務。
同時,去產能、去庫存進入攻堅期,經濟增長的新動能不足以對沖衰減的舊動能;去槓桿進入風險期,最難辦的是房地產和「殭屍」企業,也使財政與貨幣政策受到掣肘。
2016年中國信用債市場的風險暴露更甚於2015年,違約案例上升也更加明顯。中國經濟疲弱不改令企業經營壓力不斷加大,尤其是產能過剩行業,供給側改革的推進更令相關企業償債困難有增無減。
「中國經濟進入6.5%左右的增長期不會很快結束,應當有心理準備。」賀鏗稱,「現在許多人的心態沒有適應新常態,調控措施也沒有適應新常態,內心裡希望高增長,釆取的辦法也還是老辦法。如果心態不轉変,調控措施不改變,2017年中國經濟不會比2016年好到哪裡去,甚至有可能搞出問題來。」(文章來源:路透中文)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