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貨投資的安全戰略——退出寶典
鉅亨網新聞中心
本文經期貨日報授權發布
學會階段性回避風險
事物的發展總是呈現出波浪式推進、螺旋式上升的格局。同樣,市場價格的演變特征有兩種:
「
⑴從表現形式看,價格亦呈現出階段性潮起潮落,在看似無序的波動中始終存在着有序的趨勢演變;
⑵從變動狀態看,市場總是從一種平衡態的打破過渡到另一新的平衡,這種變化環環相扣、生生不息。
」
因此,其特點可總結為:「階段性、波動性和趨勢性」。依此,我們在操作策略上應當遵循戰略方向上的持久、與持倉階段性的戰術調整相結合,即:戰略持久與戰術靈活。
前者可不必探討,後者之所以要進行頭寸調整,是因為要回避階段性風險。當判定市場面臨中級調整時,我們既可以保持原有持倉不動,亦可以平掉部分、甚至是全部的持倉。具體說明如下:
⑴如果對行情的未來發展充滿信心,並距離設想的目標還遠,那麼對於調整的來臨可以置之不理,並為加碼提供了契機。
⑵如果預期調整的幅度較大、或是難以評判,那麼部分地暫時地退場將是明智的選擇。平倉多少視情而定,可以是50%,亦可以是1/3、或是2/3。如果險情消退,那麼通常將已平的倉位補上,並考慮計劃內的加碼,但前提是易於防守。
⑶趨於危險地帶的任何異動都應當警醒。由於趨勢性逆轉的表現在當初與中級調整相仿,所以投資者應當平掉所有的頭寸加以回避。當市場恢復原有的趨勢時,可考慮將頭寸補回;但如果市場的波動變得模糊、或自我判斷出現疑惑,那麼就當離開市場。
⑷如果價格已觸及到設定的初級止損,那麼部分持倉的退出是自然的選擇;但如果最後的防線被有效突破,那麼全部的頭寸都當離場。我們必須承認市場的確存在許多為我們所不知的事情。
如何漂亮的出局
在證券市場上,有句俗話:會賣的是師傅,會買的是徒弟。其實期貨投資也是一樣,善於出場的人才是高明的,因為只有離場才能實現投資目的。
但是,人們往往在潛意識當中總是在思考---如何更好地進攻、掙錢,從而忽視了防守與退場的重要性。出現這種現象在於人的眼睛總是盯着金錢,因着心動市場變得多姿多彩,從而流連忘返。欲望的牽動必定帶來失敗,留戀市場就是一種貪婪,這在行為本質上就是與市場比智慧。
除了被動性止損出局外,任何主動性了結頭寸都具有積極防守的意圖——看守利潤和限制損失。從安全防御的角度出發,離場意味着風險的終結,從而徹底回避了不確定的價格波動。古代兵法說:「三十六計,走為上策」。走是為了安全起見,是為了保存實力,也是為了下次更好的進攻做准備。
在這里,需要特別強調的是:進場和出場的條件是不對等的。
進場的理由必須是充分的、審慎的,有必勝把握的。但是,出場卻不同,理由可以是簡單的、朦朧的,甚至符合一些必要條件就行。
如果試圖尋求充足的退場理由,那麼交易必將因擔擱而陷入困境;這就要求投資者預知風險的來臨,並提前做出反應;同時要求擁有舍棄精神,舍棄出場後行情的延續。可以看出,出場的條件是寬泛的,並留給投資者充分的選擇度。
實質上投資的過程就是取與舍抉擇的過程,而取舍的選擇在乎人心。舍得兩字是「孿生兄弟」,不舍如何得?而這就是問題的難點。許多人不了解這點,始終想通過研究市場來尋求最佳的出場方法,但至今無人知曉。為什麼?因為沒有答案。答案不在市場,而在每個人的心里。追求完美就是貪婪的表現,不完美的離場方式才是最完美的,才有生存與發展的可能。
在這里,對於離場的方式給出一些建議:
⑴靈感與直覺。出場有時不需要什麼特別的理由,因為你已經盈利,甚至是大利,尤其是在預期目標已接近的情形下。當靈感與直覺提醒自己該出場時,那麼就當出局。也許有人會想,這是什麼理由?有句話叫「適可而止」,但如何界定,只要自己心里滿足就行,何必與市場、與他人爭高低論水平。然而,如何做到知足常樂?這需要事事懷有感恩與贊美的心態。
⑵技術分析。當所設定的技術指標顯示出場信號時,尤其是移動平均線呈現反向勢頭,或是圖形形態表現出逆轉的可能,那麼手中的持倉可以考慮全部退出。技術分析的本質就是市場表象的分析,通過分析現象來預知市場價格。現象是本質的反映,因而惡化的表象暗示着內在矛盾有可能出現了質變,那麼繼續存留在市場就面臨不可預知的風險。技術性表現往往優先於基本面信息的顯露,所以,依據技術出場的效果往往不錯。在這里,你很可能丟失往後的行情,但重要的是轉化了利潤,保守和擴大了資本。
⑶周期分析。價格波動有時呈現周期性特征,因而周期分析對於階段性轉折點時常給予很好的提示。當時間指示大波段的轉折周期可能來臨,尤其在價格走勢上已經有所體現,那麼選擇退場將是安全穩妥的做法。另外,相反理論在退場方面有時能夠提供有益的幫助,但它不能去指導進場,因為測量「精度」太差,其判斷仍限於主觀感覺。
⑷潛在基本面的改變。當主導趨勢的基本因素開始出現不利的改變,或是潛藏的反向因素有壯大的趨向;也許此時的市場表現並未出現不利局面,甚至是狀況良好;但是投資者應當撤離市場。有一個隱含的事實值得注意:累計盈利每向前推進一步,那麼距離潛在的虧損也就近了一步。提早出場所放棄的是不確定條件下的機會,也可能是災難;但最重要的是贏得了資金與時間。
找到通往成功的「窄門」
本文意在建立系統的期貨投資安全機制,防止我們迷失於五彩繽紛的世界。它的作用應當是我們思想的明燈、行動的指南。
記得哲學家康德曾說:「自由不是想做什麼就做什麼,而是不想做什麼就能不做什麼。」風險控制意味着約束,並使之成為投資生活的一個部分,一個自然的習慣。
財富之路是一條隱匿的道路,正如《聖經》中的一段話:「通向滅亡的門是寬敞的,路是寬闊的,所以走上這條路的人最多。但你們要從窄門進去。因為通往永生的門是窄小的,路是狹隘的,找到他的人很少。」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本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准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 從6月延至9月?市場重估聯準會降息節奏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