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主要央行不但不會撤退還要加倍下功夫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10-13 13:01
有評論指出,全球主要央行反復警告稱,他們刺激全球經濟成長的能力存在極限。這可能暗示他們即將撤退,並把接力棒交給各國政府。但各項研究、決策人士及顧問們在辯論中所發出的新論調,卻指向另外一個方向:主要央行不會後退,反而正在為可能需要他們采取更多行動的那天做准備,即便可能因此惹怒政界人士。政界認為,央行已經擁有了太多的權力。這篇文章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從一些動向中可以看出央行態度的轉變。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美聯儲/FED)承認其高達4萬億美元的資產負債規模近期不會收縮,或者資產購買計劃可能成為未來貨幣政策的「經常性」工具。英國央行官員表示,現在對抗危機的一些工具已為成為半永久式的手段。日本央行開發出了新貨幣政策框架,改為以長期市場利率為目標。
推動這些變化的因素是,決策者們開始形成共識。他們現在承認,全球金融危機已導致趨向低通脹、弱增長、生產率低下和近零利率的根本性轉變。
「我們可能陷入一種新的較長期均衡狀態,經濟成長疲弱,且經常性依賴非常規貨幣政策,」美聯儲副主席費舍爾上周表示。
數年來,美聯儲和其它央行一直忽視這種情景,辯稱是一些暫時性因素在拖慢經濟復蘇,並籌劃回歸危機之前的常規貨幣政策。
但在過去幾個月,決策者的這種樂觀看法消失了,轉而承認這種回歸前景越來越渺茫。利率保持在低位的時間,料遠長於一年前的預期,而危機期間積累起來的龐大資產負債表,現在看來可能變成永久工具。
在8月召開的懷俄明州傑克森霍爾(JacksonHole)央行官員會議上,討論重點從「正常化」的機制與時間,轉向了如何以及是否再度擴大央行的足印。
決策者們仍然不斷提醒各國政府應該通過改革來促進生產率和經濟成長,並希望政府在可能的情況下增加基礎設施支出。
但央行官員們愈發意識到,也許不能就這麼簡單地把問題丟出去,現在就該為更多激進政策奠定基礎,因為將來也許用得上。
葉倫曾在傑克森霍爾表示,現有工具可能不足以「應對程度深且持續時間長的經濟低迷」。自那以後,她便一直暗示未來經濟不振時,美聯儲可能需要開始購買民間證券而非只是政府債券。歐洲已經邁出了這一步。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會議上,官員們甚至對數十年來關於貨幣和財政政策應當分離的共識發起挑戰,建議央行官員應通過低借款成本來支持政府的基建支出。
「當前的低利率環境為進行這些必要的投資提供了歷史性機會,」IMF總裁拉加德在會議召開前稱。她說,寬松的貨幣政策可能讓公共支出對增長的促進作用翻倍,並讓債務負擔下降。
日本央行總裁黑田東彥周六時表示,這樣的「綜合效益」已經納入到日本央行的考量之中。
「通過繼續實施超寬松貨幣政策,財政刺激措施可能會更加有效,」黑田東彥在一個討論會上說道。
這一轉變是逐步發生的,不過在今年有所加快。
兩年前,日本和歐元區政策利率仍高於零,而且美聯儲公布的一份政策正常化計劃中稱,一旦利率開始上升,資產負債規模便將開始下降。美聯儲當時的預期暗示,利率將從2015年開始逐步上調。
然而從那時起美聯儲僅加息一次,而且在2015年12月加息時給出了未來行動的線索,即美聯儲將維持龐大的資產負債規模,直到加息周期「順利推進」。
政治壓力
國際金融協會(IIF)分析師上周表示,美聯儲距離降低資產負債規模還很遙遠,因此聯儲繼續持有大量公債、而且每年向財政部返還利息,就相當於某種形式上的財政支持。
過去一年舊金山聯儲等進行的調查加強了一種觀點,即人口趨勢、避險情緒和服務經濟實物資本需求下降令世界經濟活力下降,導致很難升息至很高的正值。在這種情況下,央行持債、負利率甚至實質上為政府支出提供資金不再像是暫時舉措,甚至不再是非常規政策。
不過央行的涉足范圍越來越大,帶來了政治方面的挑戰。歐洲央行在行動上存在法律限制,德國和荷蘭一些政界人士主張,歐洲央行的負利率和購債政策已經走得太遠。
在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特朗普指責美聯儲推高股市來助陣民主黨,議員們定期審查美聯儲官員收窄資產負債表的計劃。
目前美國升息的預期步伐放緩。之前對通脹持強硬態度的人士不再擔心美聯儲資產持有規模,聖路易斯聯邦儲備銀行總裁布拉德就是其中之一。
「五年前我會說(增加資產購買)承擔非常大的通脹風險,」布拉德接受路透專訪時稱。「現在似乎不着急降低(美聯儲資產負債表的)規模。」(文章來源:路透中文網(博客,微博))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