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美股

FED何時才該升息?且聽副主席費雪娓娓道來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10-07 10:33


MoneyDJ 新聞 2016-10-07  記者 賴宏昌 報導

聯準會 (FED) 副主席費雪 (Stanley Fischer;見圖)1 月 6 日在接受 CNBC 電視台「Squawk Box」節目專訪時堅稱今年將升息 4 次。9 月 21 日,他與葉倫(Janet L. Yellen;聯準會主席)、William C. Dudley(紐約聯邦儲備銀行總裁)、Lael Brainard(聯準會理事)、James Bullard(聖路易斯聯邦儲備銀行總裁)、Jerome H. Powell(聯準會理事) 以及 Daniel K. Tarullo(聯準會理事)一起投下贊成票、支持維持聯邦基金利率於 0.25-0.5% 不變。


費雪 5 日在紐約聯邦儲備銀行贊助舉辦的第 40 屆央行研討會上引述 FED 前主席柏南克 (Ben Bernanke) 所說的:貨幣政策不是萬靈丹。如果不想陷入長期停滯、困在流動性陷阱當中,就得透過有效的財政與法令措施來改善公共基礎建設、教育並鼓勵民間投資,以提升 GDP 潛在成長率、進而拉高自然利率。

費雪提到,以舊金山聯邦儲備銀行 (FRBSF) 總裁威廉斯 (John Williams) 為首的 FED 研究團隊曾指出,1990 年代末期以來包括美國在內等先進經濟體的自然利率開始走低、全球金融危機過後更是呈現顯著下滑走勢。

費雪擔心超低自然利率現象背後隱藏更為深層的經濟問題,因為經濟理論與經驗法則都顯示實質利率與實質 GDP 成長率長期而言呈現亦步亦趨。因此,較長期均衡實質利率目前可能意味著經濟成長潛能已經顯著轉弱。他提到,「生產力成長率長期低迷」在桑默斯 (美國柯林頓政府時期財長) 所謂的長期停滯理論當中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

費雪指出,威廉斯等人的研究模型顯示,如果利率低於自然利率、通膨通常就會走高,若利率高於自然利率、通膨就會下滑。依據瑞典經濟學家 Knut Wicksell 的理論,通膨若高於央行設定的目標就可升息、反之則須採取降息行動;通膨若持穩、代表當時利率處於自然利率水準 (不鬆不緊)。

費雪坦承過去 8 年來美國利率處於超低水準暗示當前景氣面臨結構性問題。證據?美國失業率從經濟衰退後的 10% 下滑至目前的 4.9%,同一時間美國 10 年期名目殖利率、實質殖利率分別下跌 180 個基點、140 個基點,顯示結構性因素可能導致較長期均衡利率 (或稱:自然利率) 走低。當均衡利率處於超低水準時、就越有可能掉入流動性陷阱。

費雪並非唯一提到自然利率偏低的聯準會官員。

FED 主席葉倫 (Janet Yellen)9 月 21 日在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 決策會議會後記者會上表示,FOMC 認為中性名目聯邦基金利率 (不鬆、不緊的利率水準) 目前處於歷史低檔、聯邦基金利率 (目前為 0.25-0.5%) 僅略低於中性利率,目前的貨幣政策只能算是略為寬鬆而已。

紐約聯邦儲備銀行總裁杜德利 (William C. Dudley)10 月 3 日在第 40 屆央行研討會上指出,部分經濟學家擔心美國經濟步入衰退的風險已經升高。他說,日本經驗顯示,持續下滑的通膨預期將令貨幣政策效力大打折扣。

舊金山聯邦儲備銀行 (FRBSF) 總裁威廉斯 8 月 15 日在官網發表專文指出,1990 年美國、加拿大、歐元區以及英國的實質 (經通膨因素調整後) 自然 (不鬆不緊) 利率介於 2.5-3.5% 之間,到了 2007 年全球金融危機前夕已跌至 2.0-2.5% 之間。2015 年,加拿大、英國的實質自然利率降至 1.5%,美國跌至接近於零,歐元區則是低於零軸。

芝加哥聯邦儲備銀行總裁伊文斯 (Charles Evans)10 月 5 日指出,過去 8 年來 FED 偏愛的通膨指標「個人消費支出(PCE) 平減指數」平均僅達 1.5%、低於 2012 年 1 月設定的 2% 目標,金融危機以來核心 PCE 通膨平均也僅達 1.5%。他說,過去兩年美國雖每個月平均新增 22 萬份工作,但多數業者私下表示他們只須小幅調高薪資就足以留下人才。

美國 8 月 PCE 平減指數年增 1.0%、創 5 月以來最高升幅。核心 (排除食品、能源)PCE 8 月月增 0.2%、符合預期;年增率升至 1.7%、創 2 月以來最高升幅。FED 自 2012 年起明確定義「穩定物價」為 PCE 須年增 2%。自 2012 年 5 月起核心 PCE 年增率就不曾觸及 2.0%(註:連續 52 個月)。

*編者按:本文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精實財經媒體》、編者及作者無涉。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