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貸市場監管趨嚴 多家平台「以退為進」謀轉型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9-28 11:00
和訊網消息校園貸市場正經歷一場『浩劫』。自大學生因過度借貸自殺、裸條借貸等負面新聞不斷拷問行業發展前景以來,校園信貸市場頻頻站上風口浪尖,最終引來了監管出手——銀監會給出「停、轉、整、教、引」五字訣,重慶、廣西、深圳及廣州等地相繼出台校園貸整改措施。各項措施直指校園信貸市場「七寸」,在越來越嚴格的監管之下,退出校園市場成為多數校園貸平台轉型的新出路。
昨日,名校貸宣布升級現有平台,開始拓展白領人群,服務泛年輕群體。而在此之前,趣分期宣布暫停校園地推業務,今後將專注於消費金融業務。近期,趣店發文稱正式從校園市場轉型全社會非信用卡消費金融用戶。與此同時,佰仟金融也宣布下線學生分期業務。一時間校園貸市場風聲鶴唳。
「目前校園貸市場魚龍混雜,資本大量入場後造成很多學生過度借貸,因此這一市場需要冷卻」,名校CEO曾慶輝表示,目前名校貸沒有停止校園業務,但未來會逐步降低校園內群體的比例,更多地服務白領人群,「如果監管層有要求,甚至會停止校園貸業務」。
近年來,校園金融業務取得了快速發展,大學生互聯網消費分期規模最近兩年的同比增速高達200%以上。蘇寧金融研究院測算結果顯示,照此速度,2016年校園金融市場規模有望達到200億元,在大學生中的滲透率將達到18%。
就當下的校園金融市場而言,一大批專注校園分期的互聯網金融平台已逐步成為校園金融市場的主導性力量。自2014年分期公司大舉進入大學校園以來,當前開展校園金融業務的互金融平台已不下幾百家,發展龐大的線下代理隊伍也成為平台搶占市場份額的重要手段。然而,這種依賴線下代理的業務模式雖然帶來了業務的快速增長,但道德風險問題也愈發突出,並引發一系列問題。
「高額的費率,涉嫌違規催收,過度借貸難以防控這三大原因已經成為制約校園信貸市場的主要因素」,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薛洪言、何廣鋒認為,平台短期內風控跟不上,自然是遵循高風險高收益的原則,通過高利率和高逾期收費來覆蓋風險,如此又引發了高息和違規催收的爭議,發展走入了死胡同。
亂象頻發終於引發監管出手。今年4月份,教育部聯合銀監會發布《關於加強校園不良網絡借貸風險防范和教育引導工作的通知》,側重於從大學生消費理念、校園環境治理、金融知識培訓等方面進行部署,主要由高校進行落地執行。從表面上看,這並未對校園金融市場帶來直接影響,但加強監管的苗頭已經出現。8月底,銀監會發言人表示,對校園網貸擬采取「五字」整治方針——「停、轉、整、教、引」。此前一周,重慶市金融辦等部門聯合發文,給校園網貸列出八項負面清單,包括提高學生貸款的發放門檻、不得直接向學生提供現金貸款、不得變相發放高利貸等。此後,深圳也以互聯網金融協會的名義,要求校園網貸平台做到風險提示、加強對借款學生的還款能力以及借款用途的審核。
業內人士指出,控制借款成本、控制借款用途以及需要第二還款源書面同意等合規要求,基本上阻斷了校園信貸市場繼續發展的空間,若這些監管措施在全國推行,對校園分期平台而言,校園市場環境和土壤已變,退出也已經成為最為容易的轉型方式。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