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英國央行總裁金恩 可能是全球最糟的央行總裁

鉅亨網編譯郭照青


要讓經濟在衰退中,出現通貨膨脹問題,恐得要格外糟糕的央行總裁才辦得到。然而,顯然英國央行總裁金恩(Mervyn King)的所作所為,正獲致了這雙重的結果。

英國國家統計局周三公布,英國第一季經濟下滑,符合了經濟衰退的技術性定義。


金恩立即挺身辯護,他說這項數據是錯誤的,有必要加以說明。民間調查--如全球均進行的採購經理指數調查--指向英國經濟係小幅成長。而英國商務部於周三確實加以反駁,並指出國家統計局是不對的,英國經濟正在成長。而且,以往國家統計局也曾低估英國國內生產毛額(GDP)。

儘管如此,多數人的觀點認為英國經濟正在下滑。而通貨膨脹則非如此,自2010年1月以來的每一個月,通貨膨脹均較英國央行2%的目標,高出逾一個百分點。

英國是如何淪落到這種情況?通常被認為主要的一點,即是卡麥隆首相與他的左右手財政大臣歐斯本(George Osborne),於2010年5月上任後,選擇了預防性撙節措施。

還有,別忘了歐斯本與金恩之間的公開秘密,如果歐斯本緊縮支出,金恩便壓低利率。雙方都堅持已見,金恩還實施量化寬鬆措施,規模與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的措施非常相似。

在美國,其結果並非大好,經濟波動,但卻成長,通貨膨脹則有點上揚。而英國則是兩方面均轉惡。

追根究底,這可能是因為兩個經濟體存在有結構性差異,如英國持有股票的家庭比例較小,量化寬鬆政策對其財富的影響因而有限,而且英國公司債市場也小得多,政府公債殖利率偏低,對整體經濟的影響亦是有限。

的確,英國經濟與歐元區經濟的關係,較美國與該區經濟關係要密切得多,拖累自然較大。但是當撙節措施推出時,歐元區債務危機並非是未知數。其實在上次大選時,英國便堅稱不希望變成希臘。

短期內,這項溫和的障礙已實際被清除。但英國仍是少有其他成就完成。

近來市場談論著,加拿大央行總裁是否會在2013年6月,出國接受英國央行的工作。其實何需勞駕,歐斯本要任命一位比金恩還差的央行總裁,幾乎根本不可能找得到。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