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國際股

「5月賣股後離場」逼近 該在4月先脫手?

鉅亨網編譯張正芊 綜合外電


想要在春季清理一下投資組合的投資人,本月可能有好理由來一場歷來最大規模春天大掃除:把所有投資資產賣光,全換成現金!

4 月份在是季節上,是萬聖節過後 6 個月間股市利多期即將結束,並準備進入投資人所謂「5 月賣股後離場 (Sell in May and Go Away)」的時期。究竟在這個月份,是否應該趕在 5 月前先脫手乾淨?


為了找答案,《MarketWatch》專欄記者 Mark Hulbert 調查兩個根據「5 月賣股後離場」策略進行修正,而提供確切進出場時機建議的服務:Jeffrey Hirsch 編輯的《Almanac Investor Newsletter》,以及 Sy Harding 編輯的《Sy Harding’s Street Smart Report》,看看該策略績效究竟如何。

「5 月賣股後離場」也稱「萬聖節指標」,亦即在萬聖節至 5 月 1 日 (May Day) 的「冬季月份」期間,股市平均報酬率都比另半年「夏季月份」高許多。根據權威性期刊《美國經濟期刊》2002 年 12 月刊出調查,在研究的 37 個國家股市歷史當中,有 36 個國家存在此模式。

調查發現,股市在夏季月份的平均報酬,與冬季期相較如此之低,以至長期報酬幾乎全都來自冬季月份。這也是為何出現「5 月賣股後離場」策略。這樣操作,不僅無損長期投資報酬,還可避開大風險,無異雙重提高避險表現。

從 Hulbert 掌握 2002 年中至今的 10 年數據,發現如果只採囤倉 (buy-and-hold) 的股市投資策略,年報酬率僅 5.4%;若單純採機械式的「萬聖節指標」策略,即萬聖節進場、5 月 1 日出場,年報酬率為 7.0%。

反觀 Harding 及 Hirsch 根據 MACD (指數平滑異同移動平均線) 技術修正的「萬聖節指標」進出場時機,Harding 的建議 10 年間平均報酬率高達 9.0%。Hirsch 的建議績效雖較差,平均年報酬率僅 6.9%,但也比囤倉好多了。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