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思危:人民幣10年實現國際化 惟程度尚低缺話語權
鉅亨網新聞中心
成思危在上海外灘三號的講座上發言。
圖片來源:香港文匯報
全國人大常委會前副委員長、著名經濟學家成思危在上海外灘三號的一場講座中指出,人民幣10年內可基本實現國際化,但他同時指出,人民幣國際化程度還很低,在國際上的話語權也不夠。他還表示,三中全會明確了金融改革一定要實現市場化,其中可以通過發展民營的社區銀行來增加市場主體。
香港《文匯報》成思危認為,人民幣的國際化有5個層次,分別是人民幣可以國外使用、流通;作為計價貿易;作為結算貨幣;作為投融資的貨幣和成為國際的儲備貨幣。根據中國人民大學金融研究所發佈的國際化指數來看,美元和歐元的國際化指數分別達到了52.3和23.6,而人民幣只有0.87,國際化的程度依然很低,成思危表示:「由於我們人民幣國際化的程度低,所以我們國際競爭力不強,人民幣在國際上的話語權也不夠。」
在談起人民幣何時可以和美元、歐元一樣成為國際貨幣時,成思危預測:「可能要20到30年之後。但是10年之內,基本實現國際化還是可以做到的。」所謂基本實現國際化的目標是指,人民幣的國際化指數能夠佔世界第3位,僅次於美元和歐元之後,約達到0.15左右,並可以作為介紹貨幣和投融資貨幣,在各國的貨幣儲備裡佔到10%左右,在IMF、SCR特別提款權利能夠佔到5%的份額。
成思危還談到金融機構的國際化。他說,目前中國銀行雖大但是不強,從基金業發展來看,美國共同基金大概佔到投資的38%,英國是14%,而中國只有7%,有必要提高內地銀行的競爭力。他指出,三中全會已經明確了金融改革一定要實現市場化,除了匯率和利率的市場,還有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增加市場主體。
成思危還指出,中國的銀行一直由政府控制,集中了大量的資金,但為了規避政治風險和市場風險卻不願給小微企業和民營企業貸款。談及如何解決上述問題,他認為中國要發展民營的社區銀行,服務小微企業。
成思危說,目前,民營資本建立為社區服務的中小型金融機構的基本條件已經具備,但還有兩個前提條件,即出台存款保險制度和允許利率浮動。因為社區銀行規模小,有倒閉風險,為了增加儲戶的信任,有必要實行存款保險。其次,還要允許通過存款利率上浮來吸引社區存款。
- 檳城漲勢吸金,資金正悄悄進場中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