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美股

《名家觀點》別人貪婪時我恐懼…「股市飆漲時,就該買債了」

鉅亨網編譯張正芊 綜合外電


羅森伯格。(圖:Gluskin Sheff官網)
羅森伯格。(圖:Gluskin Sheff官網)

當新聞標題及所謂市場專家,將投資人全導向同一方向時,像多倫多資金管理公司 Gluskin Sheff + Associates 首席經濟學家羅森伯格 (David Rosenberg) 這樣以頭腦清醒著名的專家,便值得請益。


《MarketWatch》報導,外界常錯將羅森伯格誤認為死忠空頭,其實他只是華爾街少數不被榮景迷惑、執意找出問題的分析師。如今,正當市場積極散布散戶投資人又再熱愛股票的消息,羅森伯格的雷達卻嗅出危險訊號。

他周二 (29 日) 發布報告指出,美國公債已賣超,10 年期公債殖利率飆上 2%,只是殖利率在 2007 年夏天觸頂以來,債市多頭遭遇一連串「小阻礙」的最新例子。

羅森伯格認為,美債多頭每次遭遇的阻礙都持續不久,而且還提供有耐心的投資人逢低進場佳機。他預期 10 年期公債殖利率有可能衝上 2.3%,但之後又會重拾跌勢。

他說,現在市場上的金科玉律是:「債券看起來沒什麼價值」,「殖利率只會往一個方向走,就是向上」。這些說法他已經聽了好幾年,尤其在每年一開始。但每次結果往往相反。

羅森伯格引用德高望重的前美林 (Merrill Lynch) 市場策略師 Bob Farrell 第 9 條投資準則指出:當所有專家及預測者全都持相同看法時,「一定有什麼例外情況會發生」。

他表示,並非認為近期美債殖利率漲勢全無基本面根據。但美國聯準會 (Fed) 的大印鈔票量化寬鬆措施,目的是為了提振股價,而非刻意引導散戶投資人從債市湧向股市。

羅森伯格說,Fed 的措施只是「創造財富假象、爭取更多時間」。他不相信美國或全球經濟能擺脫債務重力飛奔成長,「但這似乎是普羅大眾現在正傾向採取的看法」。總言之,他建議投資人別作個倉促的買家或賣家,「不是只能買股票或債券二選一」。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