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哈吉合作 絲路大運河申遺成功 中國世遺總數居世界第2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4-06-23 07:55
大運河杭州終點標誌--拱宸橋
圖片來源:香港文匯報
在卡塔爾多哈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8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昨(22)日通過審議,將中國、哈薩克、吉爾吉斯跨國聯合申報的絲綢之路項目及中國大運河項目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世遺委員會認為,近2000年歷史的絲路為東西方融合、人類及繁榮作出了重要貢獻,而大運河則展示了東方文明水利技術的傑出成就。至此,中國世界遺產的總數已達到47項,繼續居世界第2位。
香港《文匯報》報導,由中哈吉三國聯合申報的絲綢之路成功申遺,成為首例跨國合作、成功申遺的項目。在審議中,世界遺產委員會認為,絲綢之路是東西方之間融合、交流和對話之路,近兩千年以來為人類的共同繁榮作出了重要的貢獻。此次申報的絲綢之路段落在絲綢之路交通與交流體系中具有突出的特點。
它形成於公元前2世紀,興盛於公元6至14世紀,沿用至16世紀,分佈於今中國、哈薩克、吉爾吉斯、烏茲別克、伊朗、土耳其等中西亞國家境內。絲綢之路見證了公元前2世紀至公元16世紀期間,亞歐大陸經濟、文化、社會發展之間的交流,尤其是遊牧與定居文明之間的交流;它在長途貿易推動城鎮發展、水利管理系統支撐交通貿易等方面是一個出色的範例;它與張騫出使西域等重大歷史事件直接相關,深刻反映出佛教、伊斯蘭教、摩尼教、拜火教、祆教等宗教和城市規劃思想等在古代中國和中亞等地區的傳播,符合世界遺產標準。
同時世界遺產委員會建議將其命名為「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絲綢之路橫跨歐亞大陸,申遺部分22個遺產點在中國,包括各帝國都城、宮殿群、佛教石窟寺等。
關於中國大運河,世界遺產委員會認為,大運河是世界上最長、最古老的人工水道,也是工業革命前規模最大、範圍最廣的土木工程項目,它促進了中國南北物資的交流和領土的統一管轄,反映出中國人民高超的智慧、決心和勇氣,以及東方文明在水利技術和管理能力方面的傑出成就。歷經兩千餘年的持續發展與演變,大運河直到今天仍發揮重要的交通、運輸、行洪、灌溉、輸水等作用,是大運河沿線地區不可缺少的重要交通運輸方式,自古至今在保障中國經濟繁榮和社會穩定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符合世界遺產標準。
國家文物局副局長童明康在會議發言中表示,大運河、絲綢之路申遺是史無前例的遺產保護過程。大運河的申遺使世界遺產的保護理念在中國大運河沿線8個省(市)、1.7億民眾中得到廣泛傳播並深入人心。而作為世界上最偉大的貿易之路、對話之路、和平之路和發展之路,絲綢之路跨國聯合申遺進一步增進了中國和哈、吉等中亞國家的傳統友誼,成為新時期中國與中亞地區各國和平對話、共同發展的新紐帶。
大運河、絲綢之路申遺成功以後,中國政府將恪守《世界遺產公約》及其操作指南的有關要求,繼續為大運河、絲綢之路珍貴文化遺產提供最好的保護,並將繼續團結各利益相關方,進一步鞏固跨地區跨行業對話和協調機制,深入探討巨型線性文化遺產,尤其是活態文化遺產的保護、管理和利用模式。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