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
台股新聞
全球科技產業快速變革,從 EdgeTech+ 2024 展會可以清楚看到,AI 技術已從雲端擴展至邊緣裝置,為工業電腦與半導體產業開創新的發展。根據最新市場研究數據顯示,2025 年全球工業邊緣運算市場規模預計達到 564.6 億美元,到 2030 年更將突破千億美元大關,年均成長率高達 13.48%。
台股新聞
研調機購 Counterpoint 報告,2024 年全球蜂巢式物聯網模組市場擺脫前一年低迷,出貨量較 2023 年同期成長 10%,主要受中國及印度市場強勁需求推動。其中,Cat 1 bis 技術表現亮眼,年增 100%,成為市場增長最快的技術類別。
IC 設計大廠聯發科 (2454-TW) 今 (11) 日發布,新一代高性能邊緣 AI 物聯網平台 Genio 720 和 Genio 520,兩款產品皆採 6 奈米製程打造,支援最新生成式 AI 模型、人機介面(HMI)、多媒體以及通訊功能,合作夥伴預計於今年下半年推出基於 Genio 720 和 Genio 520 的 OSM 方案。
台股新聞
消費電子產業是全球科技發展的核心驅動力之一,從智慧型手機到物聯網設備,消費電子產品已深深嵌入我們的日常生活,然而,隨著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加劇,消費電子市場正面臨需求放緩與庫存調整的挑戰,台灣作為全球科技供應鏈的重要樞紐,仍然在全球扮演重要角色。
台股新聞
研調機構 Counterpoint 最新報告顯示,中國積極完善 5G 基礎建設,並加強推動物聯網與人工智慧結合,預估 2025 年中國 5G 與 5G Redcap 模組出貨量將年增 42%,為成長最快的技術類別。根據 Counterpoint 分析,2024 年前三季中國蜂巢式模組出貨量年增 25%,主要受惠於 4G Cat 1 bis 模組出貨倍增,其市占率從 40% 攀升至 64%。
台股新聞
工業電腦大廠研華 (2395-TW) 今 (9) 日公告去年 12 月營收 53.60 億元,月減 0.8%、年增 11.38%;第四季營收 162.98 億元,季增 9%、年增 7.7%;2024 全年營收 597.71 億元,年減 7.4%。
台股新聞
神達控股 (3706-TW) 旗下神達數位總經理張樂羣今 (4) 日表示,明年三大智慧移動、智慧車載、智慧物聯網等三大事業都會成長,營收可望雙位數成長,公司也規劃明年登錄興櫃。張樂群表示,智慧物聯網 (Smart AIoT) 產品包括 Panel PC、POS 機、工業電腦等,受惠掌握到幾個業界領導客戶,明後年動能都不錯,產品應用在智慧零售、智慧餐飲,市場日本、美國為主。
台股
有產業界奧斯卡獎稱譽的「台灣精品獎」於今 (27) 日下午在南港展覽館 2 館舉行頒獎典禮。今年第 33 屆台灣精品獎典禮中,揭曉 30 件奪得金、銀質獎的台灣精品,並表彰獲獎企業運用人工智慧(AI)新技術、重視永續發展、跨領域整合,追求創新的優異表現。
台股新聞
工業電腦大廠研華 (2395-TW) 宣布,充電樁專用板 AFE-E350 及工業自動化系統 ARK-3534 兩項產品取得 IEC 62443-4-2 資安認證 (Verification of Conformity, VoC),強化邊緣運算設備與物聯網技術的資安防護。
台股新聞
工業電腦大廠研華 (2395-TW) 營運持續回溫,今 (7) 日公布 10 月營收 55.35 億元,創 16 個月高點,月增 11.8%、年增 8%;累計前 10 月營收 490.07 億元,年減 10.2%。研華表示,10 月營收以區域別來看,北美年增 12%、台灣年增 22%、韓國年增 20% 等表現最佳,歐洲、中國及日本市場呈現個位數成長,新興市場則呈現雙位數衰退。
台股新聞
LG 電子台灣分公司今 (8) 日宣布推出「家電月租美好計畫」,這是全球首創的家電租賃服務,LG 表示,觀察到消費者需要更靈活的資金,因此推出低價家電租賃服務,明 (2025) 年台灣市場目標達到營收占比 3%,1.8 萬件家電租賃。目前 LG 租賃服務,在台灣提供 10 個品項共 31 個機種供選擇,除了低門檻的月租費用外,還包含延長原廠保固、換新保養及技師到府服務等優勢。
台股新聞
研調中心 Counterpoint Research 最新報告指出,全球蜂巢式物聯網市場正呈現快速增長趨勢,預計到 2030 年將超過 62 億,年均增長率達 10%。儘管面臨模組挑戰,全球蜂巢式物聯網連接營收在 2023 年仍實現 17% 的年增長,達到 137 億美元,預計到 2030 年,全球蜂巢式物聯網營收將突破 260 億美元大關。
台股新聞
〈北極星黎明計畫的技術突破〉SpaceX 即將進行的北極星黎明 (Polaris Dawn) 計畫無疑是近來全球關注的焦點,北極星黎明計畫的重點之一,是首次在商業任務中進行太空艙外活動,此次任務還將測試新型的太空衣和生命維持系統,以及在太空中測試星鏈系統的雷射通訊技術,這些技術的突破將為未來太空旅行的安全性和低軌衛星商業應用奠定基礎,從而擴展其商業應用的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