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投資
台股新聞
台灣央行今 (26) 日公布 6 月底本國銀行國家風險統計,第二季國銀對美曝險增加 148.04 億美元,美國連續 40 季蟬聯國銀海外最大曝險國,而對中國曝險則呈現下滑,平均每季減少約 8 億美元。央行說明,截至第二季國銀對美、中曝險差距已連續 9 季超過千億美元,第二季擴大到 1464 億美元,再創新高,此主要是與美國經濟強勁成長,而中國經濟放緩有關,統計對中國曝險平均每季約減少 8 億美元。
美股雷達
據《彭博》周一 (15 日) 報導,德意志銀行 (DB-US) 分析 ETF 數據發現,海外投資人正以「前所未見速度」減少美元部位,並在購買美股、美債時大量採用貨幣避險操作,避免匯率波動風險。該行全球貨幣研究主管 George Saravelos 周一報告指出,這是 2020 年以來,流入購買美國資產的美元避險 ETF 資金第一次超越未避險基金,這項分析涵蓋逾 500 檔基金。
A股
中國電動車產業鏈的全球佈局正迎來關鍵分水嶺,根據榮鼎諮詢 (Rhodium Group) 周一 (18 日) 發布的研究報告,去年中國電動車供應鏈企業海外投資約 160 億美元,略超過在中國國內 150 億美元投資額,打破多年來約 80% 投資額集中在國內的格局。
美股雷達
根據《CNBC》周四(24 日)報導,受川普關稅政策不確定性影響,超富家族辦公室投資轉趨謹慎。2025 年上半年直接投資案件較去年同期大減 32% 至 375 件,僅 AI 相關企業投資逆勢成長。專家指出,家族辦公室正等待政策明朗化再出手。Fintrx 獨家提供給《CNBC》的數據顯示,2025 年上半年家族辦公室對企業直接投資 375 件,年減 32%。
美股雷達
美日就關稅問題達成一致,美國將對包括汽車在內的日本商品統一徵收 15% 關稅,這低於此前適用於全球汽車進口的 25% 稅率。此消息在短期內提振了日本股市,市場普遍將其解讀為一次短期的勝利,認為結果好於最悲觀預期。然而,許多分析師相信,這項協議的長期影響可能更為深遠,它或許預示著一個時代的落幕,即日本資本大規模流向海外的「大航海時代」可能正走向終點。
歐亞股
數據顯示,日本投資人已連續第 6 周增持海外股票。這股對海外股票的持續買盤,受到美中貿易緊張情勢出現緩解跡象的進一步提振。此外,上周日元走強,當地投資人也將此視為增強海外資產部位的機會。日元兌美元一度達到 7 個月高點的 139.86,隨後部分回吐漲幅。
台股新聞
中央銀行今 (20) 日公布我國去年第四季國際收支帳統計,全年國際收支創下多個紀錄,包括經常帳順差歷年第二高、商品貿易順差歷年最高、初次所得順差歷年最高以及金融帳直接投資淨資產歷年最高等,反映我國出口、廠商海外投資和國人海外投資均高度熱絡。央行統計,去年全年經常帳順差 1138.3 億美元,金融帳淨資產增加 943.9 億美元,央行準備資產增加 108.8 億美元。
台股新聞
中央銀行今 (20) 日公布我國第三季國際收支帳統計,由於出國旅行支出擴大,旅行逆差為 36.9 億美元,創單季新高,等同流出約 1180 億元的消費大餅,央行解釋,第三季出國人次 448 萬人已回到疫情前水準,但同期間來台只有 130 萬人次,沒有較預期那麼多。
台股新聞
台灣複委託市場交易熱度不減,今年前九個月累計交易量近 5.7 兆元,超過去年全年交易量的 4.48 兆元,創下歷史新高紀錄,反映出台灣投資人對全球資產配置需求持續攀升。複委託交易流程簡便 降低跨國投資門檻最新數據顯示,截至今年 9 月為止,台灣券商的複委託交易量已超過 5.69 兆元,較去年全年成長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