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總會
台股新聞
工業總會帶領「產業碳中和聯盟」於今 (11) 日舉辦聯盟大會。工總表示,聯盟自 2022 年成立至今,成員從 30 擴增至 143 家,今年更有 50 家企業加入聯盟,聯盟要把碳中和視為產業轉型的機會,未來促進各角色進行對話、主動提出碳產品規範訂定標準,朝向設定內部減量目標與過渡時期策略、揭露組織或產品的碳足跡等方向,推動產業減碳。
台灣政經
工業總會今 (2) 日公布發布「2025 工總白皮書」,工總副理事長陳進財指出,今年對產業而言,無異是驚滔駭浪的一年,包括美國總統川普對等關稅談判和 232 條款調查,巨大變動已造成了產業界的傷害。陳進財表示,他憂心近期 PMI 續跌,加上無薪假擴散,呼籲政府應設防禦措施因應,協助中小型企業轉型及融資輔助。
台灣政經
工總於今 (2) 日發表 2025 建言政策白皮書,據工總調查,目前有過半產業界認為,產業面臨最大挑戰是缺工、減碳政策、國際經貿、能源政策及產業轉型等 5 項議題。工總建議政府可從「推動危老都更,擴大內需」、「協助業者因應新局下進出口的挑戰」、「務實解決全面缺工問題」及「檢討能源政策,並穩定工業電價」四大當務之急施政,以振興經濟,發展民生。
台灣政經
全國工業總會今 (2) 日舉行「2025 年工總白皮書」發表記者會,工總提出七大建言,工總理事長潘俊榮在會前受訪時表示,他代表工總昨 (1) 日受邀參加新經濟部長龔明鑫就任活動,他也向新部長提三項建議:一、包括國營事業應全面發動,政府需帶頭投資;二、電價一定不能調漲;三、勞工應調漲工資。
台灣政經
「2025 台馬產業鏈結高峰論壇」由工業總會於今 (21) 日在台北主辦,今年論壇分別聚焦紡織、生技醫藥與智慧城市等三大產業,包括馬來西亞製造業聯合會 (FMM) 也與工總簽署 4 項 MOU(合作備忘錄),盤點雙邊技術優勢,並推動具體的產業鏈媒合。
台股新聞
美國對於本 (8) 月 7 日對我國實施對等關稅,在現有最惠國待遇之上再疊加 20%。工業總會今 (12) 日表示,此次 MFN+20% 關稅將削弱台灣產品價格競爭力,使供應鏈調整的壓力加劇,對工具機產業來說,衝擊可能更甚於 COVID-19 疫情期間,是產業 40 多年來處境最慘烈的一次。
台股新聞
美國川普於今 (1) 日公布對台灣輸美貨物課徵對等關稅 20%,政府表示,此為「暫時性」稅率,尚有談判調降空間。工業總會則認為,關稅衝擊我國出口業者甚重,建議政府應提供出口轉型補助與營運貸款,協助業者強化美國地區倉儲、交付、售後服務機制,提升回應能力減緩短期衝擊,也應強化違規轉運之出口管理,避免輸美遭課 40% 關稅或受池魚之殃。
台股新聞
「2025 台越產業合作論壇」由全國工業總會與越南工商會 (VCCI) 攜手主辦,今 (29) 日於胡志明市登場。工總表示,今年論壇首次由產業主導、公協會跨域策劃,象徵台越雙邊產業合作邁向更務實的新階,論壇上雙方也簽署三項合作備忘錄 (MOU),包括華電聯網 (6163-TW) 與 Alta Software 公司攜手合作,將以系統整合 (SI) 角色,協助越南交通管理邁向智慧化。
台股新聞
為了深化台、印尼雙邊產業合作,並強化台廠對印尼新興區域的了解,工業總會在產發署指導下,與印尼商工總會 (KADIN) 於 7 月 8 日至 9 日舉辦「2025 台印尼產業鏈結高峰論壇」,不僅為雙方第 8 度攜手舉辦,更首次走出雅加達與茂物,選擇作為自由貿易區的巴淡島,盼雙方合作朝更貼近產業需求的方向推進,也開拓新的合作場域。
台灣政經
工業總會今 (11) 日表示,空汙法第 30 條修正草案將展延審查期間,對施工許可證將限縮有效期間,從年限為 3-5 年,若強制調降為 2 年,將迫使全台上萬家企業更頻繁申請,加上地方審查耗日費時,若業者趕不及申請,到期後僅可再運作 2 個月,若導致強制停工,恐造成業者損失,以鋼鐵、水泥業受害最深。
台股新聞
為因應產業受關稅衝擊,行政院近期通過 4,100 億元的「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國土安全韌性特別條例」草案,其中 1,000 億元預計撥補台電。工業總會今 (2) 日表達支持,認為除了能穩定電價,也強調值此產業面臨不確定時期,全國應共同因應,盼未來立法院審議時,朝野能共同協商,幫助產業克服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