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科技股泡沫警報尚未拉響 留意這三大核心特徵
鉅亨網新聞中心
全球近期股市表現出「科技主導、集中度高」的特徵,這引發了投資者對重現歷史泡沫的擔憂。

根據報導,美國前五大科技公司(輝達、微軟、蘋果、Google、亞馬遜)的總市值已達 2.05 兆美元,超過歐元區斯托克 50 指數、英國、印度、日本及加拿大股市市值的總和。美國前十大股票中有八隻為科技股,這些股票合計佔全球股市總市值的 25%,規模接近 25 億美元。此外,美國科技板塊在本土指數的權重已突破 35%,創下近 50 年來的最高水準。
短期內,美國 IPO 首日的平均漲幅達到 30%,這是自 1990 年代科技泡沫以來的最高紀錄。零售投資者的交易活躍度也有所回升,部分科技公司的財報中提及「AI 戰略」的頻次較去年同期翻倍。
然而,與歷史泡沫相比,當前科技股的上漲並非完全由投機驅動。預計到 2024 年,美國科技板塊的每股盈餘(EPS)將年增 29%,這一增幅遠超全球非科技板塊的 12%。此外,前七大科技公司的淨利潤率達 29%,大幅高於 2000 年科技泡沫時期龍頭公司的 16%。
高盛分析指出,當前市場與歷史泡沫有三大核心差異。首先,當前的股價上漲主要依賴獲利而非投機。在 1999 年科技泡沫期間,前七大科技公司的 24 個月前瞻市盈率(PE)達到 52 倍,而當前「科技七雄 (Magnificent 7)」的前瞻 PE 僅為 26.8 倍。
其次,當前的科技龍頭公司現金流充沛,並無高槓桿風險。 2000 年科技泡沫時期,核心公司的淨負債率為 - 4%;而當前「Magnificent 7」的淨負債率為 - 22%。最後,行業競爭尚未過度擁擠,當前 AI 領域由頭部公司主導,尚未出現過度競爭的跡象。
在估值合理性方面,報告通過 PE 對比、PEG 比率、ROE 與 PB 匹配度以及股息貼現模型(DDM)四大維度進行分析,結果顯示當前科技股的估值雖然較高,但並未失控。目前「Magnificent 7」的 24 個月前瞻 PE 為 26.8 倍,遠低於 2000 年科技泡棉時期的 52 倍。 PEG 比率方面,當前全球科技板塊的 PEG 為 1.7 倍,與市場整體持平,且低於 2000 年的 3.7 倍。 ROE 達 21.3%,創 20 年新高,對應的 PB 為 8 倍,顯示出更高的估值性價比。
儘管當前市場並非泡沫,但高集中度與科技股資本支出的擴張可能帶來短期波動。報告建議投資人從三個方向配置:首先,關注非美市場的補漲機會;其次,佈局科技產業鏈的上下游;最後,關注價值股與中小型盤股的投資機會。核心風險包括科技股獲利不如預期、資本支出擴張效率下降及地緣政治加劇等因素。
- 講座
- 公告
上一篇
下一篇